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莲藕双歧因子功能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
11
The preparation of bifidus factor function drink from lotus ro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采用莲藕为主要原料,酶法转苷制备莲藕酶解汁和大米淀粉异麦芽糖浆,两者配制出藕香味浓郁的饮料,含低聚异麦芽糖10mg/mL以上,其他质量指标合格。
作者
汪芳安
王展
赵芳芳
刘春芳
田丹
机构地区
武汉工业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8-99,共2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关键词
莲藕
功能饮料
双歧因子
分类号
TS275.4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59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70
参考文献
7
1
田淑芝.野藕汁饮料及其制作方法[P].中国专利:CN218647.
2
申天寿.鲜藕爽饮料及其加工方法[P].中国专利:CN11273583.
3
朱立雄,凌杰.
低聚异麦芽糖的生产技术与产品开发[J]
.淀粉与淀粉糖,2000(1):36-37.
被引量:3
4
杨连生,扶雄,何小维,胡新平.
异麦芽低聚糖的酶法制备[J]
.食品工业科技,1999,20(2):19-20.
被引量:8
5
梁中坚.
莲藕系列饮料的生产技术[J]
.适用技术市场,2000(9):35-35.
被引量:1
6
董英.
藕汁褐变反应及其控制[J]
.农业工程学报,1994,10(3):143-147.
被引量:17
7
董英.鲜藕汁饮料及其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CN109524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冯大炎,食品科学,1993年,7卷,163期,3页
2
团体著者,果品贮藏加工学,1990年
3
团体著者,食品生物化学,1981年
共引文献
24
1
连毅,李燕.
果蔬褐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食品与药品,2006,8(10A):32-36.
被引量:26
2
石勇,谈丹,陈雄.
莲藕风味酸乳饮料的研制[J]
.饮料工业,2007,10(6):21-23.
被引量:5
3
洪枫,陈琳,余世袁,沈兆邦.
新型功能性低聚糖的生产与研究[J]
.林产化工通讯,1999,33(4):14-20.
被引量:27
4
李洁,王清章.
莲藕中的酶促褐变及其控制[J]
.山西食品工业,2000(2):10-12.
被引量:27
5
林笑容,金苏英.
莲藕金银花复合饮料的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2013,34(4):119-121.
被引量:13
6
华颖,沈国华,刘大群.
白萝卜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14,30(1):69-73.
被引量:18
7
张家骊,夏文水.
莲藕汁饮料[J]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0,6(4):22-23.
被引量:18
8
洪若豪.
速冻茎椰菜[J]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0,6(4):28-29.
被引量:2
9
蒋世琼,马丽.
淀粉糖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01,22(3):83-85.
被引量:13
10
汪芳安,胡小泓,王尚玉,董佳.
籼米生产低聚异麦芽糖的酶解技术研究[J]
.江苏调味副食品,2001,18(3):6-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59
1
霍世欣,周陶忆,司晓晶,吕敬慈.
荷叶黄酮化合物对胰脂肪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2):328-331.
被引量:41
2
田翠华,严守雷,李洁,彭光华,王清章.
莲藕淀粉的老化特性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3):67-70.
被引量:9
3
刘淑萍,樊淑彦,侯海妮,冀国荣,周月棉.
荷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4,25(4):254-256.
被引量:62
4
蔡为荣.
微波提取荷叶黄酮及其清除羟基自由基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4,25(9):112-115.
被引量:35
5
李振虎,盛玉凤,季斌.
系列藕片加工技术的研究[J]
.山东食品发酵,2004(3):44-45.
被引量:1
6
严守雷,王清章,彭光华.
莲藕中儿茶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
.色谱,2005,23(1):111-111.
被引量:10
7
苗明三,徐瑜玲,方晓艳.
莲子多糖对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5,22(1):11-12.
被引量:34
8
董英,陈庶来,陆道礼.
藕汁饮料的开发研制[J]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5(6):22-25.
被引量:8
9
董英.
藕汁褐变反应及其控制[J]
.农业工程学报,1994,10(3):143-147.
被引量:17
10
曾虹燕,苏杰龙,方芳,冯波.
不同方法提取的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3):578-582.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11
1
肖海秋,吕莉.
我国莲藕保健食品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17(5):118-122.
被引量:8
2
夏文水,姜启兴,张家骊.
莲藕方便食品加工技术的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7,23(1):139-142.
被引量:28
3
林笑容,金苏英.
莲藕金银花复合饮料的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2013,34(4):119-121.
被引量:13
4
柳承芳,刘乐承.
莲藕的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
.长江蔬菜,2013(18):48-53.
被引量:11
5
吕艳,王辰.
莲藕汁的酶法水解与稳定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38(16):82-85.
被引量:2
6
丁红梅,邓莉,李文芳,靳林溪,刘娜.
酶解莲藕释放鲜味物质及其应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8):155-157.
7
丁红梅,邓莉,李文芳,靳林溪,刘娜.
莲藕鲜味成分提取工艺及在替代味精方面的应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5):155-156.
8
周静茹,高胜寒,张左勇,孙汉巨,李延红,何述栋,刘和平,郜四羊.
一种莲藕复合果蔬饮料的工艺研究[J]
.农产品加工,2019(3):30-34.
被引量:2
9
吴茜,刘智勇,李国文,刘芳芳,赵志峰.
莲藕的功能特性及其产品开发前景分析[J]
.食品与发酵科技,2020,56(6):108-112.
被引量:12
10
金萍,张真.
响应面法优化莲藕果蔬汁加工工艺[J]
.食品工业,2023,44(5):117-121.
二级引证文献
70
1
裴娟娟,杨惠,陈玲.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测定蔡甸莲藕中吡虫啉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
.实验室检测,2024(1):10-16.
2
蔡和晖,廖森泰,施英,吴娱明,邹宇晓,陈智毅,刘学铭.
莲的利用价值和产品开发思路[J]
.农产品加工(下),2008(4):40-43.
被引量:2
3
宋艳玲,夏文水,张家骊,张长法.
壳聚糖在藕夹熟制肉馅中的应用[J]
.食品与机械,2008,24(5):103-106.
被引量:3
4
张元,夏文水,张长法,张家骊.
影响重组糯米藕品质因素的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8,24(6):54-58.
被引量:1
5
关健,薛淑静,陈学玲,何建军,周明,高虹,史德芳.
藕带加工研究进展与展望[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中),2010(5):39-40.
被引量:8
6
李杏元,周桃英.
巴河莲藕罐装生产工艺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69-19070.
被引量:1
7
罗登宏,周桃英,袁仲,崔东波.
莲藕多糖的降血糖活性及对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34-3335.
被引量:26
8
关健,陈学玲,薛淑静,何建军,梅新.
保鲜剂保鲜藕带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142-3143.
被引量:7
9
李红涛,李西腾,丁兴华.
莲藕膳食纤维法式小面包的生产配方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7):227-230.
被引量:3
10
韩卓,陈晓燕,李延红,孙汉巨.
速溶型营养藕粉加工工艺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6):17758-17760.
被引量:2
1
黄亚东,印伯星.
仙人掌保健酸奶的研制[J]
.饮料工业,2003,6(5):14-17.
被引量:7
2
左晓磊,赵国先.
双歧杆菌及其在乳制品中的应用[J]
.中国乳业,2003(12):34-35.
被引量:1
3
米运宏 ,黄扩宇,阳小洋(编校).
低聚果糖特性及应用[J]
.广西蔗糖,2007(1):33-36.
被引量:2
4
余东霞,姜发堂,糜志远.
含双歧因子酸性乳饮料的研究[J]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1,7(2):1-2.
被引量:1
5
胡学智,伍剑锋.
低聚果糖的生理功能及生产、应用[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18(6):148-157.
被引量:25
6
张志国,生庆海,翟红梅.
双歧因子牛奶中低聚果糖的检测方法[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15(4):106-108.
被引量:8
7
赵祥颖,田延军.
一种生产异麦芽低聚糖的新方法[J]
.山东食品发酵,1998(1):45-47.
8
董红伟.
双歧因子葡萄果啤的研制[J]
.食品工业,2001,22(4):6-7.
被引量:2
9
殷洪,林学进.
菊粉、低聚果糖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8,19(3):97-101.
被引量:52
10
孙华林.
功能性低聚糖的开发[J]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3(7):17-19.
被引量:1
食品工业科技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