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高等教育改革的就业取向模式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从与生产取向模式、人才质量取向模式和就业推销取向模式的比较中 ,阐述了就业取向模式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提出了以毕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构为突破口、以学科专业的适应性调整为战略主线、以课程计划的市场跟随为战术基础、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适度干预为调控器的就业取向模式建构途径和方式。
作者
朱方长
莫利拉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
出处
《经济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改革
就业取向模式
选择特征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3
1
方展画,颜丙峰.
后现代视野中的高等教育[J]
.教育研究,2003,24(8):68-72.
被引量:30
2
袁振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教育政策[J]
.教育研究,2003,24(6):15-21.
被引量:26
3
母国光 翁史烈.高等教育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余凯,徐辉.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教育思潮引论[J]
.比较教育研究,1997(6):10-14.
被引量:64
2
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4、20.
3
F·费雷.宗教世界的形成与后现代科学[A].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121.
4
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A].王岳川尚水.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87.
5
R·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415~416.
6
Daniel Bell :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 Basic-Books. New York. 1973.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2、143.
8
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3.
9
王岳川.后现代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72.
10
陈昌贵.
国际合作:高等学校的第四职能——兼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J]
.高等教育研究,1998,19(5):11-15.
被引量:128
共引文献
56
1
王兆林.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5):71-76.
被引量:6
2
朱思峰,李春丽,王朝君,田华伟,罗梦卓,杨建辉.
在人才分类培养模式下,师范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2008(7).
被引量:4
3
张文显 ,张洪涛 .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若干趋势[J]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3):13-15.
被引量:13
4
刘春燕.
当代教育中的工具理性主义[J]
.江西教育科研,2004(8):6-7.
被引量:18
5
王兆林.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J]
.教育与现代化,2004(4):72-77.
被引量:3
6
罗尧成.
“课程审议”与“专业本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新视角[J]
.江苏高教,2005(2):82-84.
被引量:19
7
黄家庆.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现行法规政策措施的反思[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0(1):43-46.
被引量:1
8
许月明.
高校发展中的市场性关系分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04(9):15-17.
被引量:1
9
黄娟娟.
上海转制幼儿园管理体制与办园机制现状调研报告[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6):36-40.
10
张春歌.
浅谈当代大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13-1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0
1
姚洁.
新型人才观下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6):150-151.
被引量:4
2
向夕品.
试析高校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J]
.经济师,2004(7):77-78.
被引量:9
3
李霞.
以就业为导向 优化教育结构 改革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4(12):32-33.
被引量:9
4
李学雷.
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J]
.中国高等教育,2004(12):34-35.
被引量:3
5
詹婉华.
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的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1):29-33.
被引量:7
6
龚明俊.
大学生就业与大学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05(19):19-19.
被引量:3
7
于杰.
应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J]
.中国人才,2006(1):21-21.
被引量:7
8
冯菊香,冯东飞.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要面向大学生就业[J]
.教育与职业,2006(11):55-56.
被引量:8
9
尤克,陈恒荣,王绍光.
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06(4):49-50.
被引量:33
10
程纯,陈欣.
从就业结构的演变看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J]
.辽宁教育研究,2006(7):6-9.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3
1
占建青.
建构有高职特色的“三位一体”就业模式[J]
.中国科技信息,2006(20):304-307.
被引量:1
2
廖明.
未来十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J]
.经济管理,2007,33(21):18-22.
被引量:8
3
李群,赵小敏.
高等教育如何拓宽毕业生就业路径[J]
.文教资料,2009(30):203-204.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宋宗智.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创新探索[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0):62-64.
被引量:8
2
林致远.
普通高校就业弱势大学生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思考[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6):63-64.
被引量:6
3
张月.
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创新[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173-173.
4
李雅儒,毛强.
关于“蚁族”群体问题研究综述[J]
.中国青年研究,2012(4):73-79.
被引量:14
5
孙益婷,吴立保.
大学毕业生“蚁族”问题研究综述[J]
.大学(研究),2012(8):74-79.
被引量:2
6
李鹤.
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
.科学咨询,2013(27):8-9.
7
张晓燕.
推动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对策思考[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1):14-14.
8
樊红云.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
.职业时空,2014,10(11):90-91.
9
李继林.
金融危机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创新[J]
.中国商界,2009,0(10X):127-127.
1
柏学军.
给复习课提个醒[J]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9(4):55-55.
被引量:3
2
穆肃,曾祥跃.
远程教学中基于问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J]
.电化教育研究,2011,32(4):65-68.
被引量:8
3
李来新,黄志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三条基本途径[J]
.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1(6):73-74.
4
蔡邢.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J]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4,0(12):45-45.
被引量:1
5
柳卫民.
和谐社会进程中教育制度伦理之选择[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7):6-7.
被引量:1
6
王峰.
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淮安市大学生为例[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15,24(4):62-66.
7
胡先云,刘邵岚.
英国义务教育法规的演进及启示[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9(10):77-79.
被引量:6
8
魏钦,张红.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取向和职业素质[J]
.职业圈,2007(11X):176-176.
被引量:2
9
王文仁.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取向的理性思考[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5):211-212.
被引量:3
10
韩义.
对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天津电大学报,2008,12(3):21-22.
被引量:13
经济师
2004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