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根圈化学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圈是指植物根系周围的那部分土壤,由于受到根系活动及其分泌物的影响,其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不同于原土体,由植物根表面—粘液层—根圈土壤—根圈微生物及其它物质组成,是一个既依赖于农田生态系统又相对独立的微生态系统。同时,它也是各种养分、水分和有益、有害物质进入根系参与生态循环的门户,其中有着非常活跃的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
作者
王建林
刘芷宇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3年第2期88-90,共3页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关键词
根圈
微生态系统
根圈化学
土壤成分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1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35
参考文献
2
1
王建林,廖宗文,刘芷宇.
根际中硅、铁、锰和铝的状况与水稻生长[J]
.应用生态学报,1991,2(3):232-237.
被引量:16
2
王建林,刘芷宇.
重金属在根际中的化学行为——Ⅱ.土壤中吸附态铜解吸的根际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1990,1(4):338-343.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武玫玲.
土壤对铜离子的专性吸附及其特征的研究[J]
.土壤学报,1989,26(1):31-41.
被引量:43
2
廖宗文.
应用电子探针研究黄叶生理病的水稻根内硅和铁分布[J]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1989,15(1):52-56.
被引量:7
3
王建林,环境科学学报,1990年
4
孔维屏,环境科学学报,1987年,7卷,1期,78页
5
赵美艺,土壤学报,1981年,18卷,1期,71页
6
邓铁金,土壤通报,1980年,11卷,4期,22页
7
刘芷宇,土壤学进展,1980年,8卷,3期,1页
8
团体著者,土壤理化分析,1980年
9
丁昌璞,土壤学报,1958年,6卷,2期,99页
10
施卫明.
石灰性土壤中铁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J]
.土壤,1990,22(2):75-77.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26
1
李德华,贺立源,刘武定.
不同耐铝性玉米基因型根际营养元素状况的差异[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191-195.
被引量:1
2
陈荣府,沈仁芳.
水稻(Oryza sativaL.)铝毒害与耐性机制及铝毒害的缓解作用[J]
.土壤,2004,36(5):481-491.
被引量:20
3
廖宗文.
用土袋水培法研究水稻黄叶生理病[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4(3):1-5.
被引量:1
4
刘芷宇.
根际微域环境的研究[J]
.土壤,1993,25(5):225-230.
被引量:80
5
王友保,张莉,沈章军,李晶,刘登义.
铜尾矿库区土壤与植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2418-2422.
被引量:64
6
徐卫红,黄河,王爱华,熊治廷,王正银.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重金属活化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2006,15(1):184-189.
被引量:71
7
许建光,李淑仪,王荣萍.
硅肥抑制作物吸收重金属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495-499.
被引量:32
8
廖海秋,施卫明,曹志洪.
不同基因型水稻根际硅、铁、锰的分布状况及其与植株抗渍性的关系[J]
.土壤,1997,29(2):76-79.
被引量:1
9
万泉.
铝胁迫对龙眼幼苗根区分泌物的影响[J]
.林业科学,2007,43(11):21-26.
被引量:4
10
王思哲,温圣贤,邓文,蒲熙,刘灿辉,崔巍.
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7,21(B12):620-624.
被引量:33
同被引文献
119
1
孔垂华,徐效华,梁文举,周勇军,胡飞.
水稻化感品种根分泌物中非酚酸类化感物质的鉴定与抑草活性[J]
.生态学报,2004,24(7):1317-1322.
被引量:78
2
李振高,潘映华,李良谟.
不同基因型小麦根际细菌及酶活性的动态研究[J]
.土壤学报,1993,30(1):1-8.
被引量:37
3
李绍文.
生态生物化学(二):高等植物之间的生化关系[J]
.生态学杂志,1989,8(1):66-70.
被引量:56
4
张庆平,刘中兴.
荞麦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及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观察[J]
.内蒙古农业科技,1994,22(1):8-9.
被引量:21
5
丁永祯,李志安,邹碧.
土壤低分子量有机酸及其生态功能[J]
.土壤,2005,37(3):243-250.
被引量:88
6
屈锋,牟世芬,侯小平,沈冬青,李继云,孙建华.
小麦根系中有机酸的离子色谱法分析研究[J]
.色谱,1995,13(5):395-397.
被引量:7
7
范俊岗,范国儒.
植物根系分泌及其在林业中的意义[J]
.植物研究,1995,15(2):246-251.
被引量:6
8
赵兰坡.
施用作物秸秆对土壤的培肥作用[J]
.土壤通报,1996,27(2):76-78.
被引量:103
9
董园园,董彩霞,卢颖林,缪辰,沈其荣.
植物组织中有机酸的提取方法比较[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4):140-143.
被引量:32
10
薛勇,吴玉德,李春丰,朱广石.
肇东苜蓿除草剂安全性试验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342-344.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5
1
梁文举,张晓珂,姜勇,孔垂华.
根分泌的化感物质及其对土壤生物产生的影响[J]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3):330-337.
被引量:45
2
胡蓉,乙引,伍庆.
RP-HPLC法测定植物根系中有机酸含量[J]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2):20-21.
被引量:9
3
王树起,韩晓增,乔云发.
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7,38(6):1219-1226.
被引量:76
4
陈效杰,薛勇,穆丹,梁英辉,许龙.
肇东苜蓿根圈长残留除草剂生物降解试验LB培养基配制的研究[J]
.科技信息,2012(35).
被引量:4
5
尼玛卓嘎.
南山蒿杂草残体在土壤中的分解[J]
.西藏科技,2019(7):5-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35
1
李佳佳,樊妙春,上官周平.
植物根系分泌物主要生态功能研究进展[J]
.植物学报,2020(6):788-796.
被引量:34
2
赵娟,郑智礼,郭斌,杨飞,杨延青.
杨树连作障碍及生产力维持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20,33(1):14-19.
被引量:5
3
许可成,魏小红,赵萌,刘文瑜.
麻花秦艽水浸提液对紫花苜蓿和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5,32(3):413-420.
被引量:4
4
张晓珂,梁文举,姜勇.
东北地区不同小麦品种对黑麦草的化感作用[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7):1191-1195.
被引量:30
5
李彦斌,刘建国,谷冬艳.
植物化感自毒作用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B03):347-350.
被引量:44
6
马卫宾,颜霞,谢慧丽.
小麦化感作用对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初探[J]
.陕西农业科学,2007,53(4):35-37.
被引量:4
7
杨彩红,柴强.
间甲酚对不同供水条件下小麦蚕豆的化感作用[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5):614-617.
被引量:4
8
周洁,郭兰萍,黄璐琦,曾燕,张永清.
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在中药材栽培中的应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5):34-38.
被引量:32
9
王延鹏.
植物间化感作用研究概况[J]
.山东林业科技,2008,38(3):84-88.
被引量:13
10
李明珠.
植物根系分泌物与蔬菜用地土壤的改良[J]
.蔬菜,2008(8):32-33.
被引量:4
1
张巨源.
新型肥料——微生物肥料讲座(二)[J]
.农业知识,2004,0(11):55-55.
2
张玲.
根分泌物与土壤肥力[J]
.山西农业,2001(11):27-28.
3
吴小玲,付立林,贺小兵,魏宝阳.
草甘膦对稻田土壤酶活力与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1(9):86-88.
被引量:10
4
生物有机肥减轻作物病害的途径[J]
.中国农业信息,2008,20(2):38-38.
被引量:3
5
陈明娜,迟晓元,潘丽娟,陈娜,王通,王冕,杨珍,禹山林.
土壤微生态与花生连作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3):33-35.
被引量:5
6
葛诚,崔陈,吴薇.
植物根圈促生细菌及其研究(下)[J]
.世界农业,1994(10):26-27.
7
薛春生,于国峰,高增贵,郭永新,张勇.
旱田除草剂对玉米内根圈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36(1):41-44.
被引量:1
8
高国金.
“水肥秸秆一体化”农田微生态系统构建[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11):58-62.
9
Lu YH,Rosencrantz D,Liesack W,Conrad R.
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bacterial community inhabiting rice roots and the rhizosphere[J]
.中国生物学文摘,2007,21(7):12-13.
10
姚允聪,王有年.
果树水分关系的量化及调控[J]
.北京农学院学报,1991,0(2):71-78.
地球科学进展
199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