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经济学中数学方法运用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11
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3-134,共2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同被引文献47
-
1程祖瑞,张真.数学化的经济学是数量经济学发展的归宿[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2(3):106-109. 被引量:15
-
2张宏.哲学层面上的社会协调观[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7(3):3-8. 被引量:8
-
3林毅夫.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对话[J].东岳论丛,2004,25(5):5-30. 被引量:34
-
4吴云天.数学方法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4(3):87-88. 被引量:16
-
5陈梦熊.西北干旱区荒漠化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21(6):9-13. 被引量:5
-
6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29(12):28-33. 被引量:329
-
7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40(2):113-125. 被引量:296
-
8刘宇辉.中国1961—2001年人地协调度演变分析——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研究[J].经济地理,2005,25(2):219-222. 被引量:80
-
9董宇坤,喻敏.数学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白暴力教授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05(4):1-3. 被引量:10
-
10陈宏亮.“以人为本”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J].技术经济,2005,24(5):32-3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11
-
1李素芳,李帅.数学蕴涵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4):67-67. 被引量:1
-
2张真.经济学与数学及经济学应用数学问题的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0):11-14. 被引量:5
-
3王永军,彭学君,邵文武.经济区域企业群体经济贡献率测算方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0Z):217-218.
-
4玉璋.对数学与经济学关系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12X):391-392. 被引量:7
-
5张旭.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经济分析的模型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8(15):392-392. 被引量:1
-
6李丽莉.浅谈数学推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8(4):54-54.
-
7龚曙明,朱海玲.“两型社会”综合监测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25(3):14-16. 被引量:14
-
8车冰清,朱传耿,孟召宜,杜艳,沈正平.江苏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7):1074-1079. 被引量:38
-
9王海锋,游进军,邵天一,姚兆祥.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1,42(10):1-4. 被引量:1
-
10刘涛.山东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1):169-174.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106
-
1陈能军.优化《国际金融》课堂教学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36):389-390.
-
2殷小姣.论数学方法与经济学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0(4).
-
3刘亚,宋敏娜,刘毅.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7):382-382. 被引量:4
-
4孔君香.对数学与经济学关系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9):390-390. 被引量:2
-
5李仁安,胡敏红.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6):149-154. 被引量:8
-
6苏方林.经济学的数理统计方法探析——以检验绝对收入假设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5):85-87. 被引量:5
-
7杨贺,刘金平,蒋正举.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级层次体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5):31-35. 被引量:2
-
8赵培臣.经济类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现状研究[J].科技信息,2011(10).
-
9吴三通.两型社会试验区:约束条件与改革框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22(2):26-29.
-
10程华,廖中举,戴娟兰.中国区域环境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6):985-991. 被引量:27
-
1张真.经济学数学化辨析[J].嘉应学院学报,2004,22(4):23-26.
-
2方敏.经济学与会计的关系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13(3):57-60. 被引量:1
-
3张真.投入产出经济学运用数学的机理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7(5):116-119.
-
4迪希鲁,G,林少宫.理论模型:数学形式和经济内容[J].经济译文,1992(2):25-30.
-
5毛作峰,陈勇.略论经济研究中的数学模型[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4):69-71. 被引量:1
-
6傅莲.西方学者关于经济学数学化现象的若干反思[J].经济学动态,1997(12):61-65. 被引量:7
-
7赵凌云.经济学数学化的是与非[J].经济学家,1999(1):84-89. 被引量:16
-
8邹进文.经济学数学化刍议[J].经济学动态,1998(12):59-61. 被引量:19
-
9程祖瑞.经济学数学化问题新探[J].开发研究,1992(2):17-19. 被引量:1
-
10沙玉英.关于经济学数学化的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3):79-80.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