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33-34,共2页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ciences
参考文献6
-
1强海燕,托尼.布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英学校管理个案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2,23(5):31-35. 被引量:11
-
2张国胜.校本培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1(11):51-52. 被引量:18
-
3郑金洲,俞海燕.认识校本培训[J].中小学管理,2001(9):21-23. 被引量:45
-
4李军.走向完善的校本教师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3):14-16. 被引量:8
-
5肖川.论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4):48-53. 被引量:15
-
6谢维和.教师培训:补充还是转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4(1):17-22. 被引量:73
二级参考文献30
-
1司晓宏,强海燕.中英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3):162-167. 被引量:10
-
2赵微,罗杰.马林.关于英国特殊教育管理的个案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3):170-172. 被引量:6
-
3司晓宏,马丽安.英国中小学管理体制述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4):159-161. 被引量:15
-
4陈晓端,保罗瑞安.英国小学管理的特点及其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4):162-164. 被引量:5
-
5刘华,珍妮特.莫依.英国幼儿园个案研究报告[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4):165-167. 被引量:2
-
6徐琳.浅谈国外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发展及对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6(5):38-42. 被引量:11
-
7袁桂林.英国教师在职培训的六阶段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1995(1):13-14. 被引量:25
-
8余维文.发挥校本培训功能的思考[J].广西教育,2000(Z1):15-16. 被引量:20
-
9赵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幼儿园自我管理的发展趋势[J].学前教育研究,1999(1):37-38. 被引量:4
-
10苏奕.论我国中小学教师进修制度[J].教师教育研究,1996,11(5):21-25. 被引量:2
共引文献157
-
1刘良华,谢雅婷.校本教研在中国的演进[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1):3-14. 被引量:26
-
2田亚妮.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忧虑[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5).
-
3黄孝胜.论坛式学习:校本培训的有效形式[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2):52-54.
-
4马伟林,顾素芳.双语师资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7(10):93-95.
-
5徐文基.试论微格教学的缺失及其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2):37-40. 被引量:2
-
6周莉.苏州市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1(2):32-37.
-
7马磊.汉语教师新课程培训述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S3):173-175.
-
8韩吉珍.论教师的教育哲学理念及其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0(7):9-10.
-
9李群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反思与重塑[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0(36):47-48.
-
10张怀德,韩黎明,陈州吉.欠发达地区骨干教师的校本培训模式探究[J].成才之路,2008,0(32):13-14.
同被引文献13
-
1李大健.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4(6):56-59. 被引量:11
-
2刘要悟,程天君.校本教师培训的合理性追究[J].教育研究,2004,25(6):77-83. 被引量:46
-
3吴义昌.科研、教研与中小学教师[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8):35-36. 被引量:12
-
4李洪修,罗丹.优质学校建设新视野研讨会简述[J].教育研究,2004,25(11):95-95. 被引量:1
-
5郑金洲,俞海燕.认识校本培训[J].中小学管理,2001(9):21-23. 被引量:45
-
6陈如平.欧洲教师校本在职教育模式[J].中小学管理,1997(9):18-19. 被引量:9
-
7杨秀清.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探微[J].闽江学院学报,2000,21(4):86-87. 被引量:9
-
8赵蒙成.校本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0(3):9-11. 被引量:38
-
9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6):11-14. 被引量:265
-
10刘尧.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1,21(3):47-48. 被引量:41
-
1段鹃.转型期的班级管理创新[J].教育,2017,0(14):49-50.
-
2牟东棋.搞好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J].宣武教育,2001(7):8-9.
-
3李薇.关于新形势下班级班会模式创新的研究[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0(10):240-240.
-
4邵莉.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创新高职英语教学[J].企业导报,2011(8):227-227. 被引量:1
-
5冯忠汉.学校德育工作的辩证思考[J].天津教育,1990(7):33-34.
-
6陈智慧.师德建设“以人为本”的辩证思考[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3):250-253.
-
7田国秀.关于教师权威的辩证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18(3):35-37. 被引量:41
-
8肖文娥.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辩证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4):94-100. 被引量:2
-
9李美莲.对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青海教育,2010(6):23-23.
-
10朱益明.校本教师培训[J].宁夏教育,2007(3):7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