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研究——生态旅游研究的基石
被引量:13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共2页
Tourism Tribune
同被引文献291
-
1李可昕,胡宏,赵慧敏.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区域社会-生态系统演进研究[J].生态学报,2022,42(24):10164-10179. 被引量:16
-
2王大悟.论旅游城市环境的好客性[J].旅游科学,2001,15(2):8-9. 被引量:5
-
3冯新灵.绵阳旅游业耗散结构系统形成的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2(5):57-60. 被引量:6
-
4王良健.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旅游学刊,2001,16(1):67-70. 被引量:200
-
5明庆忠,陈英.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行动:旅游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化[J].旅游研究,2009,1(1):32-38. 被引量:16
-
6李庆龙.生态旅游承载力问题的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04,24(3):170-172. 被引量:20
-
7倪强.近年来国内关于生态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1999,14(3):40-45. 被引量:74
-
8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可持续旅游的资源环境政策思考[J].旅游学刊,1999,14(5):58-61. 被引量:57
-
9彭华.旅游发展驱动机制及动力模型探析[J].旅游学刊,1999,14(6):39-44. 被引量:161
-
10崔凤军.旅游环境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1998,13(5):35-39. 被引量:55
引证文献13
-
1冯卫红.基于人地关系的生态旅游地域系统演变定量分析[J].人文地理,2006,21(4):74-78. 被引量:15
-
2何玲姬,明庆忠,李庆雷.西部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维护的社区参与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4):459-462. 被引量:4
-
3王云才.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的创新与体系[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1):58-62. 被引量:6
-
4何玲姬,明庆忠,李庆雷.试析西部地区社区参与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维护的实现途径[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1):118-121. 被引量:8
-
5程励,李伟,李晟之.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小规模控制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7,22(2):53-57. 被引量:6
-
6钟泓,韦家瑜.产业生态学背景下的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管理研究进展[J].旅游论坛,2010,3(4):390-393. 被引量:6
-
7廖姣,明庆忠.旅游产业生态化系统初步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7(3):74-77. 被引量:5
-
8黄常州,李如友,范玉翔.江苏沿海湿地生态旅游环境教育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5):70-77. 被引量:8
-
9高翔.近十五年来旅游环境影响研究综述——基于国内外旅游期刊的统计分析[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7(4):79-83.
-
10杨春宇,成铁翔,洪焕州,曹雯.生态文明视域下旅游生态系统演化发展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J].生态经济,2022,38(5):138-14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73
-
1高彩霞,刘家明,张书颖,朱鹤.生态旅游理念下国内自然保护地利用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旅游,2021,11(1):127-140. 被引量:13
-
2钟林生,李猛.中国生态旅游研究热点演变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生态旅游,2021,11(1):95-110. 被引量:15
-
3张瑞林,周文静.中国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审视、理论要素与驱动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3):1-9. 被引量:10
-
4黄震方,黄睿.基于人地关系的旅游地理学理论透视与学术创新[J].地理研究,2015,34(1):15-26. 被引量:109
-
5SHEN Xingju,SU Chunjiang,LI Weiji.Jiuzhaigou Ecotourism Areal System:Temporal Evolution of Entropic Change[J].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2008,13(3):303-308.
-
6梁军,郑硕飞.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环境系统维护的实证研究——以井陉县于家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1):9232-9233.
-
7毛彦斌.社区参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途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08(10):198-200. 被引量:14
-
8连玉銮,李晓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王朗模式——终结抑或超越[J].商场现代化,2008(28):312-313. 被引量:4
-
9张琰飞.社区居民参与湘西州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15(5):73-76. 被引量:4
-
10龚绍方.县域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6):61-65. 被引量:23
-
1董学枢,陈燕.产业融合视角下扬州互联网旅游业发展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2):89-92. 被引量:3
-
2李玉新.旅游生态系统结构与特征研究[J].绿色大世界,2007(Z2):45-47. 被引量:1
-
3林越英.关于建立“旅游环境保护”学科的基本构想[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17(5):41-47. 被引量:1
-
4唐建.应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扬州旅游产业的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4(11):76-78. 被引量:6
-
5程华宁,黄安民.论民俗风情与文物古迹两种旅游资源的保护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7(1):52-57. 被引量:9
-
6于波,刘军,高远洋.我国民航高端旅客产品现状及高频旅客产品发展趋势探究[J].中国民用航空,2016,0(4):33-34.
-
7骆培聪.福建省森林公园旅游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J].福建地理,2002,17(4):47-49. 被引量:2
-
8张伟娜,李晓玲.电子商务对分销渠道的影响[J].物流技术,2010,29(11):40-41. 被引量:4
-
9张淑琴.如何调整和优化陕西旅游产品结构[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7(6):17-18. 被引量:1
-
10邓绍瑛.我国环境法的生态内涵[J].环境与开发,1993,8(1):3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