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对资本主义自由的扬弃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代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争取经济竞争自由和民主政治权利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自由主义,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及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分化和不平等。马克思主义基于资本主义自由造成的不平等现象,提出要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它既需要以发展自由为必要条件,又要以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基本途径。
作者
明子夫
机构地区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
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7-39,共3页
Theory Journal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自由主义
自由
市场经济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27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朱高正.
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与互动[J]
.中国社会科学,1999(6):47-61.
被引量:26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
黄力之.
也谈中国的自由主义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之关系[J]
.哲学研究,2000(6):11-18.
被引量:8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
.李大钊文集[M].北京:A民出版社,1983..
共引文献
1027
1
刘怡然,商丽英.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性思考[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17(4):23-24.
被引量:2
2
董晓蕾.
试析马克思社会形态范畴形成的历史进程[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3):56-59.
3
黄一诚.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更高程度的解放[J]
.改革与战略,2007,23(8):136-139.
被引量:1
4
宋一.
把握四个关键 推进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29(1):8-11.
5
邝福光.
低熵社会:和谐社会的哲学本质和依据[J]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2):60-64.
被引量:1
6
周瑜,刘红莉.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之我见[J]
.科教文汇,2007(17):26-26.
被引量:3
7
邹智贤.
传统集体主义话语述评[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97-99.
被引量:1
8
宋一.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J]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6):32-34.
9
尹世杰.
关于奢侈消费的几个问题[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2):14-19.
被引量:16
10
刘成纪.
汉代哲学的天人同构论及其美学意义[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6):37-44.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5
1
朱高正.
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与互动[J]
.中国社会科学,1999(6):47-61.
被引量:26
2
姜志强,尚丽琴.
从自由主义的自由到马克思主义的自由[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4):14-17.
被引量:2
3
黄力之.
也谈中国的自由主义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之关系[J]
.哲学研究,2000(6):11-18.
被引量:8
4
敬永和.哲学基本概念的演变[M]长春:吉林出版社,1987520.
5
王毅.
“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综述[J]
.教学与研究,2008(2):85-9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张铮.
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在中国[J]
.学理论,2009(22):14-15.
2
袁方.
浅析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现实意义[J]
.大观周刊,2012(21):16-17.
1
姜志强,尚丽琴.
从自由主义的自由到马克思主义的自由[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4):14-17.
被引量:2
2
罗婷婷.
《共产党宣言》中的自由观及其现实意义[J]
.理论观察,2009(5):14-15.
3
钟晓渝.
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2,44(3):90-96.
4
张乐,刘溪.
《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理论及其局限[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1):42-44.
被引量:1
5
郝建生.
重新理解“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53(5):90-93.
被引量:2
6
杨永华.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理论[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1(3):49-52.
7
曹晨.
浅谈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现实意义[J]
.科技信息,2011(15).
被引量:1
8
廖卫鹏,杨丽珍.
简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社会公正思想[J]
.社会主义研究,2015(2):13-17.
被引量:1
9
李国娟.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的思考[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1):21-22.
10
苗贵山.
马克思、恩格斯对正义的审视[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1):44-48.
被引量:4
理论学刊
2004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