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道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其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的系统。它包括社会道德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社会道德体系的核心原则和规范层次;以及立足于现实社会实践的可教育性和可实践性。
作者
张东安
机构地区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出处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19-121,125,共4页
Journal of Shanxi Coal-Mining Administrators College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道德体系
道德建设
集体主义
道德教育
以德治国
诚实信用原则
分类号
B82-053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赵敦华.
道德哲学的应用伦理学转向[J]
.江海学刊,2002(4):44-49.
被引量:32
2
张兴国.市场经济的道德解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6).
二级参考文献
2
1
Wilson,E .O.Sociobiology:TheNewSynthesis[]..1975
2
D .C .Dennett.Darwin’’sDangerousIdea[]..
共引文献
31
1
陆树程.
中国的发展与全球伦理共同体的重建[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4(9):25-28.
被引量:3
2
曹刚,戴木才.
问题与主义之间——应用伦理学该如何应用[J]
.哲学研究,2004(8):71-77.
被引量:5
3
曹刚.
论应用伦理学的判例模式[J]
.唐都学刊,2004,20(5):55-59.
4
曹刚.
应用伦理学中的程序问题——关于程序的内在价值和建构原则[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6):56-61.
5
韩立新.
环境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吗?[J]
.河北学刊,2005,25(1):98-102.
被引量:5
6
甘绍平.
关于应用伦理学本质特征的论争[J]
.哲学动态,2005(1):3-6.
被引量:13
7
李伯聪.
工程伦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论为“实践伦理学”正名[J]
.哲学研究,2006(4):95-100.
被引量:47
8
刘剑,程国斌.
现代医学伦理学原则的冲突及其原因分析[J]
.医学与哲学(A),2006,27(7):31-33.
被引量:5
9
于艳芳.
试论应用伦理学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J]
.齐鲁学刊,2007(6):138-140.
被引量:1
10
刘剑.
生命伦理学原则的冲突及其原因分析[J]
.医学与哲学(A),2008,29(2):15-1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8
1
李鹤翔.
论职业道德的社会化与社会道德的职业化[J]
.传承,2008(6):60-61.
被引量:1
2
柴文华.
论中国现代道德变迁的一般特征[J]
.求是学刊,2006,33(5):117-123.
被引量:2
3
徐贵权,周新颖.
中国社会道德缺失之源透视[J]
.理论学刊,2007(7):70-71.
被引量:3
4
李萍.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状况分析[J]理论学刊,2004(07).
5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6
杨华.
我国社会道德选择的现状及其原因[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2):28-31.
被引量:5
7
苏海元,陈协世.
对市场经济下社会道德观念嬗变的思考[J]
.鄂州大学学报,2002,9(1):60-62.
被引量:2
8
游云旺.
社会道德问题初探[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1):38-3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李忠桥.
浅谈地震灾害中的社会道德突变[J]
.法制与社会,2008(31):222-223.
1
张亚君.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利关系的几点思考[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6,6(1):34-36.
2
颜玲.
诚信为经营之本[J]
.中国石油企业,2004(11):43-43.
3
董玉整.
论认识过程的系统性[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88(1):38-42.
4
王玉沿.
实践作为唯物主义的基础——马克思哲学的超越[J]
.北方文学(中),2017,0(3):144-144.
5
陈旸.
道德认同及其伦理意义[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0(3):71-73.
被引量:4
6
张伟.
论“慎独”的现代意义[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4(2):75-77.
被引量:4
7
李佩瑶.
关于我国义利观问题的研究[J]
.青年与社会(下),2015,0(11):59-60.
8
蔺海鲲.
至善——人类道德的终极价值目标[J]
.社科纵横,2007,22(3):41-43.
被引量:1
9
李君惠.
略论“三纲五常”的形成和影响[J]
.文史杂志,2010(3):22-25.
被引量:10
10
周金声,韩铁刚.
《论语》中的“君子”“小人”刍议[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3(4):10-13.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