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闻采访权立法研究
被引量:
4
Research on Legislation on the Right of Interview N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如何明确新闻采访权的概念、性质及内容 ,是未来的《新闻法》立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即对此进行了探讨 ,试图对相关的立法活动有所裨益。
作者
冯渊源
邓小兵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兰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04年第3期86-89,共4页
Science Economy Society
关键词
新闻采访权
立法
新闻法
知情权
分类号
D922.16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5
1
戴丽.
新闻采访权性质刍议[J]
.新闻记者,2003(11):38-39.
被引量:19
2
张振亮.
新闻采访权及其法律限制[J]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12-18.
被引量:8
3
魏永征.
新闻法讲座之十四记者同被采访个人的平等关系:二说记者的采访权[J]
.新闻三昧,2000(3):43-45.
被引量:9
4
万春.
隐性采访的法律问题[J]
.新闻记者,2000(3):49-51.
被引量:16
5
谢圣华.新闻监督对司法活动影响之平衡[N]人民法院报,2001(003).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董保华,郑少华.
社会法——对第三法域的探索[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1999,7(1):30-37.
被引量:87
2
王松苗.《新世纪媒体如何从容行使“监督权”》[N].《检察日报》,2001年1月4日.
3
于扬.《丰台公安分局副局长:欧阳事件不会不了了之》[N].《京华时报》,2002年4月2日.
4
杨立新.《隐性采访的合法性及其法律保护》[N].《检察日报》,2000年2月18日.
5
谢圣华.《新闻监督对司法活动的影响之平衡》[N].《人民法院报),2001年8月24日.
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万春.
隐性采访的法律问题[J]
.新闻记者,2000(3):49-51.
被引量:16
8
魏永征.
新闻法讲座之十四记者同被采访个人的平等关系:二说记者的采访权[J]
.新闻三昧,2000(3):43-45.
被引量:9
9
陈翔.
关于采访权的几点思考[J]
.新闻界,2001(5):34-35.
被引量:15
10
蒋欢,蒋丽琳,张凯,肖南平.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保护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11):1496-1498.
被引量:40
共引文献
40
1
傅丹辉.
论新闻采访权及其法律调整[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S1):139-141.
被引量:2
2
戴丽.
新闻采访权的法制实践思考[J]
.新闻记者,2004(8):42-44.
被引量:9
3
谢梅.
试论中国足协主办赛事活动的新闻采访权[J]
.体育学刊,2004,11(6):4-6.
4
刘斌.
权力还是权利——采访权初论[J]
.政法论坛,2005,23(2):117-125.
被引量:10
5
陈群峰.
质疑隐性采访的道德性与合法性[J]
.学术探索,2005(3):57-60.
被引量:10
6
詹杏芳,马小娟,尹保臣.
关于采访权的三个争议话题[J]
.新闻前哨,2006(10):40-41.
7
金震茅.
网络传播环境下受众知情权的利益协调[J]
.视听界,2007(1):64-66.
被引量:1
8
胡敏,陈远树,汤溢泽.
对新闻采访中偷拍偷录合法化问题的研究[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114-118.
9
姚广宜.
论新闻采访权及其权源[J]
.当代传播,2008(6):53-57.
被引量:5
10
朱秀赏.
论隐性采访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29(1):38-4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1
1
徐芳,李俊良.
新闻记者采访权初探[J]
.当代法学,2002,16(11):15-17.
被引量:9
2
刘斌.
权力还是权利——采访权初论[J]
.政法论坛,2005,23(2):117-125.
被引量:10
3
吴献举.
侵犯采访权的法律责任——从记者被打谈起[J]
.新闻知识,2005(8):46-48.
被引量:2
4
黄学建.
谁给予了记者的采访权?[J]
.新闻记者,2006(2):21-23.
被引量:1
5
胡昕.
论新闻采访权的概念界定[J]
.天府新论,2006(B06):207-209.
被引量:4
6
陈建云.
采访权与政府信息公开——从我国首例记者起诉政府部门信息不公开案件谈起[J]
.新闻记者,2006(10):70-73.
被引量:8
7
刘海明.
新闻采访权是否记者证持有者的专利?——从兰成长无“记者证”被殴打致死事件说起[J]
.新闻记者,2007(5):22-23.
被引量:3
8
阚敬侠.
我国当代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的法律视角[J]
.新闻记者,2007(7):33-35.
被引量:4
9
李宗宽.
切实保护记者的采访权[J]
.新闻爱好者,2008(5):1-1.
被引量:2
10
魏永征.
微型“新闻记者法”出台[J]
.青年记者,2010(1):43-4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4
1
邓小兵,冯渊源.
新闻评论权立法研究[J]
.长治学院学报,2007,24(1):9-12.
被引量:1
2
李迎春.
新闻采访权涵义与性质初探[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1(1):79-84.
3
张顺棋.
浅析新闻采访权的重要性[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8):182-182.
被引量:1
4
胡甜甜.
论我国记者证管理、使用之误区[J]
.新闻记者,2012(6):8-1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黄瑚,杨朕宇.
2007年新闻传播法研究综述[J]
.新闻知识,2008(2):76-78.
2
刘义昆.
“市民记者”概念再辨析--与吴廷俊教授商榷[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9):130-134.
被引量:3
3
刘义昆,雷雯.
“公民记者”争议与辨析[J]
.鄂州大学学报,2013,20(6):38-41.
被引量:2
4
李婷婷,展江.
经济犯罪高企背景下的记者身份与刑法责任探究[J]
.新闻界,2017(12):17-25.
被引量:3
5
王楠.
浅析新闻采访权的保护[J]
.新闻传播,2016(9X):119-120.
被引量:1
1
刘杰.
从记者被打现象谈新闻采访权[J]
.华中人文论丛,2012(2):97-99.
2
汾水.
韩国施行修改后的新闻法[J]
.今传媒,2005,13(11X):55-55.
3
王俊杰.
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J]
.记者摇篮,2001(5):46-46.
4
饮川.
记者被打之后[J]
.公民导刊,2000(1):12-13.
5
张泽辉.
记者打官司的启示[J]
.报林求索,2000(4):15-15.
6
戴丽.
新闻采访权性质刍议[J]
.新闻记者,2003(11):38-39.
被引量:19
7
王烨.
新闻采访权与隐私权保护[J]
.新闻通讯,2001(6):54-55.
8
邓晓葵.
舆论监督,很想跨越"无法可依"这道槛[J]
.法制,2000(1):8-11.
9
肖嵩.
舆论监督呼唤法律保障[J]
.新闻传播,2003(3):18-19.
被引量:4
10
王静.
媒介审判与司法独立[J]
.成功,2011(2):265-266.
科学.经济.社会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