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香根草在水土流失区种植试验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是一种根内含香料油的植物,原产于东南亚、印度和热带非洲,目前热带、亚热带各地均有栽培.在广东粤西、海南亦有同属的野香根草(V.nigritana)分布.香根草属禾本科香根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香根草具有强大的深根系统,根系密集,
作者
敖惠修
何道泉
夏汉平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生态室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8-29,共2页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香根草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分类号
S157.43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1
同被引文献
8
1
陈凯,胡国谦,饶辉茂,徐林华,吴华清.
红壤坡地柑桔园栽植香根草的生态效应[J]
.生态学报,1994,14(3):249-254.
被引量:90
2
夏汉平,敖惠修,何道泉.
环境因子对香根草生长习性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1994,13(2):23-26.
被引量:30
3
彭少麟.
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生态学理论和应用[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6,4(3):36-44.
被引量:76
4
夏汉平,敖惠修,何道泉,刘世忠,陈龙江.
香根草在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中的作用[J]
.热带地理,1996,16(3):265-270.
被引量:46
5
丁光敏,方德厚.香根草育苗技术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1990(09).
6
陈法扬,李凤,程洪.
香根草引种试验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1991,11(3):60-64.
被引量:13
7
柴宗新,张宁.
推广香根草篱作水土保持措施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
.山地研究,1992,10(4):239-242.
被引量:7
8
陶战.
香根草——一种理想水土保持植物[J]
.世界农业,1992(3):49-50.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2
1
夏汉平,敖惠修,何道泉,刘世忠,陈龙江.
香根草在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中的作用[J]
.热带地理,1996,16(3):265-270.
被引量:46
2
夏汉平,敖惠修,刘世忠,何道泉.
香根草——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J]
.生态科学,1997,16(1):75-82.
被引量:32
二级引证文献
71
1
凌云,王玲.
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技术在高速公路临时用地中的应用[J]
.广东公路交通,2004,30(4):16-18.
被引量:9
2
何天建.
公路边坡香根草绿篱防护研究[J]
.福建建筑,2008(11):112-114.
被引量:1
3
李章成,许红艳,丁德蓉.
香根草应用研究进展[J]
.四川草原,2004(7):28-30.
被引量:10
4
刘信安,柳志祥.
三峡库区消落带流域的生态重建技术分析[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2):60-63.
被引量:24
5
韩露,刘必融,潘超,张小平.
香根草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快速繁殖[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4):443-445.
被引量:9
6
刘金祥,李文送,李红燕.
种子繁殖香根草植株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病虫害初报[J]
.草业科学,2005,22(4):108-111.
被引量:15
7
韩露,张小平,刘必融,许迪楼.
香根草定植前几种催根法的比较研究[J]
.植物研究,2005,25(3):348-350.
被引量:4
8
谢庭生,罗蕾.
紫色土丘陵侵蚀沟建植物篱自然植被恢复及水土流失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62-65.
被引量:15
9
王云,龙春林,刘怡涛,杨德,庾强,张世俊.
植物在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6):199-202.
被引量:39
10
刘金祥,邝宴筹,肖生鸿.
模拟酸雨对种子繁殖香根草生理特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05,14(5):54-58.
被引量:13
1
张茂泉.
五华紫色土流失区的水土保持措施[J]
.广东水利水电,1997(2):36-38.
被引量:1
2
苏水金,林开旺,傅锡成,魏世锁,谢江河.
水土流失区建立草林植被的初步研究[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89,18(1):50-55.
3
李国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治理若干问题刍议[J]
.中国水土保持,1995(9):1-5.
被引量:1
4
王德轩,彭珂珊,张正斌,杜存泰,张发林,李四虎,谢玉昌.
黄土高原拦流蓄水保墒的有效途径和措施[J]
.生态经济,1994,10(3):26-30.
被引量:1
5
陈永宝.
以杨梅为突破口变水土流失区为经济作物区[J]
.中国水土保持,1995(3):34-36.
6
谢耀邦,张维梁.
永定县仙师乡水土流失区治理开发的途径[J]
.福建水土保持,1992(1):26-27.
被引量:2
7
万惠娥,辛业全.
宁南水土流失区盐碱地施肥对春小麦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1992,12(5):55-58.
8
吴汉明.
不同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区“小老松”抽梢的影响[J]
.福建水土保持,1992(2):58-60.
被引量:2
9
陈彰岑.
试论开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有关战略问题[J]
.中国水土保持,1989(11):5-8.
被引量:2
10
周昌涵,刘辉煌.
发展沼气是水土流失区禁止耙柴解决农村能源的理想途径[J]
.江西能源,1998,14(3):44-46.
广东农业科学
199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