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4-126,共3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参考文献13
-
1.现代大学之间、大学与外界环境交流日益频繁,大学文化如科研文化、教学文化等文化活动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大学校园,因此现在诹餍械?大学校园文化''''的概念似乎过于狭窄,大学文化的提法则较为恰当[Z].,..
-
2王宇.中西方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大学文化定位[J].辽宁教育研究,2003(1):31-33. 被引量:10
-
3王军.大学校园文化的社会学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4(5):14-17. 被引量:15
-
4丁学良.什么是一流大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2(4):36-41. 被引量:34
-
5.对大学精神的研究可谓恒如沙河,不过一般说来,大学是通过知识为中介实现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社会功能,因此大学精神就集中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精神[Z].,..
-
6韦森.哈耶克式自发制度生成论的博弈论诠释——评肖特的《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3(6):43-57. 被引量:81
-
7.中程变量是介于宏观变量和微观变量中间的变量.又称为中介变量、中层变量.社会学非常重视对中程变量的研究[Z].,..
-
8李江源.教育制度的现代转型及功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14-18. 被引量:10
-
9王跃生.投有规矩不成方圆[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32,34).
-
10马尔科斯·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M].华夏出版社,2000,(7)..
二级参考文献24
-
1陈路.论高校校园文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9(3):81-86. 被引量:2
-
2梁禹祥.制度伦理与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2000(3):27-30. 被引量:74
-
3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195-201.
-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商务印书馆,1974(中译本)..
-
5金鑫 徐晓萍.中国问题报告[M].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2002..
-
6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
7Gul, F., H. Sonnenschein & R. Wilson, Foundations is Dynamic Monopoly and the Coase Conjecture.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39 (1986).
-
8Coase, Ronald,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3 ( 1960).
-
9Hayek F. A., 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49.
-
10Hayek F. A.,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0.
共引文献146
-
1刘昊,陈工.制度安排与变迁下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机制——基于博弈分析的一个完整框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0(12):3-15. 被引量:5
-
2周万钧.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思路创新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3,2(1):26-28. 被引量:7
-
3沈传缘,王兴杰.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带头人素质构成与对策思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216-221.
-
4张建君.论中国经济学发展与创新的几个问题[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6(1):74-83.
-
5王关锁.论中国现代图书馆制度创新的文化取向[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4):19-21. 被引量:8
-
6方钦.交易费用、制度和理想国——政治经济的形而上学[J].东岳论丛,2004,25(4):81-85. 被引量:1
-
7韦森.文化精神、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中国-印度经济比较的理论反思[J].国际经济评论,2004(4):60-63. 被引量:26
-
8周武君.大学精神:校园文化缺失与重构的价值指归[J].辽宁教育研究,2004(8):13-15. 被引量:20
-
9胡建梅.一流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4(10):50-52. 被引量:3
-
10沈昕,孟舫.办学理念:大学发展的灵魂——对当前大学办学理念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6):63-66.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173
-
1张智,宗明华.大学文化及其基本价值观[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1-5. 被引量:9
-
2张萍.论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J].文教资料,2006(15):12-14. 被引量:5
-
3顾乃忠.文化与文化形态学──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之一[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1):34-37. 被引量:30
-
4杨晓江.美国校园文化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0(S1):43-47. 被引量:24
-
5王玉民.院所创新文化的特征与内容体系[J].科学与社会,1999(3):22-25. 被引量:5
-
6文献良.当代中国青年观念文化的转型[J].中国青年研究,1996(4):33-34. 被引量:2
-
7张士军.从学院文化走向社会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二题[J].青年研究,1995(10):21-25. 被引量:3
-
8方耀楣.大学文化氛围的东西方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1994(6):1-6. 被引量:14
-
9张绍平.论校园制度文化[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58-60. 被引量:3
-
10李建国.文化育人的哲学省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4):8-15.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31
-
1张成凤,李洁,吴乔.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五重维度及实现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20(5):68-75. 被引量:1
-
2李莉,彭世文.文化模型与大学文化建设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7(2):117-120. 被引量:8
-
3傅林,胡显章.大学文化研究综述[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87-91. 被引量:22
-
4文君,陈海燕.大学文化的培育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2):12-17. 被引量:20
-
5徐频.高校学生档案的现代功能及其实现[J].天府新论,2006(3):157-158. 被引量:9
-
6王丹阳,张冰,王裕.区域文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机制及对策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5):84-87. 被引量:10
-
7郭必裕.文化力量与大学发展[J].江苏高教,2006(5):50-52. 被引量:5
-
8侯奎岩,于胜刚.学校文化的整合与重建:地方合并高校深度发展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4):60-62.
-
9李长吾,李莉,钱强.绿色管理理念--大学制度文化建设的新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08(4):16-18. 被引量:20
-
10龚波,曾桂生,李震.从运动员四大问题注册现象看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文化缺失[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7):26-3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31
-
1蔡荣刚.基于知识管理视野的高中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创新[J].学园,2022,15(20):72-74.
-
2李绍合,李云艳.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体育社团创新机制研究[J].内江科技,2021,42(7):93-94. 被引量:3
-
3徐向玲.增强创新意识 做好高校学生档案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07(6):85-86. 被引量:4
-
4盛荣.“绿色”人性化教学管理探析[J].管理观察,2008(20):93-93. 被引量:1
-
5梁旭光,杨树成,陈志娟.对绿色管理理念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6):152-153. 被引量:5
-
6黄之晓.从大学精神的文化力量谈高职院校文化建设[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38-39.
-
7宋超,沈田.人性化教学管理探析[J].大家,2012(14):219-220.
-
8李养丽.阳光体育运动对民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影响之研究[J].大家,2011(9):27-27. 被引量:1
-
9张艳霞,马可.创新型大学文化构建探析[J].沧桑,2007,0(5):192-193. 被引量:1
-
10赵书安.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4):60-63. 被引量:2
-
1段镇.少先队活动概论[J].少先队活动,2009(1):3-3.
-
2段镇.少先队的创造性活动(续)活动论 第三章[J].少先队活动,2009(15):3-3.
-
3书架[J].教育(高教观察)(中旬),2009(7):62-62.
-
4应伟红.有效指导幼儿美术活动论[J].课外阅读(中下),2012(15):369-369.
-
5杨义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74-75. 被引量:42
-
6贾洪鉴.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才智,2012,0(36):326-327.
-
7王艳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祖国(建设版),2014(9):538-538.
-
8方瑞玲.浅析社会亚文化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5(2):112-112.
-
9刘玉涛.校园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4(16):195-196. 被引量:1
-
10陈星.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浅议[J].中国民族,2012(7):38-3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