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先秦汉语对称代词“尔”“女(汝)”“而”“乃”的分别 被引量: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以《左传》为主要材料研究上古汉语对称代词“尔”“女(汝)”“而”“乃”的分别。结论是:上古汉语对称代词“尔”“女(汝)”“而”“乃”与第一人称代词“我”“余(予)”“吾”“朕”一样,存在着表义功能的差异,“尔”是通称形式,无尊崇、亲近或轻贱意义,“女(汝)”是贱称形式,有轻贱意义,“而”是亲密称,有亲近的意义;“乃”是尊称,有尊崇的意义。
作者 洪波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37,共8页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汉语史稿》中册263页.
  • 2冯春田.《魏晋南北朝时期某些语法问题探究》,229-239页.
  • 3冯春田.《魏晋南北朝时期某些语法问题探究》..《魏晋南北朝汉语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 4高本汉.原始中国语为变化语说.东方杂志,1929,(5).
  • 5何乐士1984.《左传》的人称代词,《古汉语研究论文集》,北京出版社1984年9月
  • 6洪波.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余(予)”“我”“朕”的分别[J].语言研究,1996,16(1):82-89. 被引量:35
  • 7洪波1999.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吾”“印”的来源及其与“余(予)”“我”“朕”的功能差异,《语言研究论丛》第八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
  • 8胡适1921.尔汝篇,《胡适文存》第一集
  • 9周生亚.论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繁复的原因[J].中国语文,1980,(2):127-139.

共引文献55

同被引文献75

引证文献16

二级引证文献5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