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7-23,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40
-
1罗云,胡尉尉,严双伍.西方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和评介[J].社会主义研究,2020(1):154-160. 被引量:20
-
2马立志.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及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20(1):111-119. 被引量:15
-
3鲁洁.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论人的转型与教育[J].教育研究,1999,20(11):3-10. 被引量:145
-
4周宪.主持人絮语[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3):29-29. 被引量:6
-
5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哲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9(3):1-4. 被引量:3
-
6陈亚军.我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9(3):5-7. 被引量:5
-
7李猛.论抽象社会[J].社会学研究,1999(1):3-30. 被引量:178
-
8韩克庆.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J].社会科学研究,1999(4):98-102. 被引量:22
-
9万俊人.普世伦理及其方法问题[J].哲学研究,1998(10):43-50. 被引量:71
-
10高瑞泉.论“进步”及其历史──对现代性核心观念的反省[J].哲学研究,1998(6):13-1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20
-
1邵振东.荆州市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2(S1):138-139.
-
2曾丽洁,刘子泉.在文化冲突中求同存异[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2,4(2):31-34. 被引量:1
-
3李小娟.近年来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新进展[J].哲学动态,2001(8):26-28.
-
4李润兰,石健壮.反思与超越:全球化时代的情感教育[J].教育探索,2012(4):17-20. 被引量:2
-
5邓厚玲.冲突与融合: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哲学观的变迁[J].求索,2005(8):126-127.
-
6郑富兴.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现代性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5(18):3-6. 被引量:2
-
7祝建华.去工业化过程中的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与社会排斥[J].兰州学刊,2006(7):176-180. 被引量:8
-
8高明亮.论比较法学中的价值理性[J].比较法研究,2006,20(5):1-13. 被引量:4
-
9胡刘.劳动价值论:经济学语境中的现代性话语[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5):50-54.
-
10何中华.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性及其误读[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1):17-2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66
-
1苏玉峰,张畅.我国助学贷款的现状及出路[J].中国市场,2006(14):52-52. 被引量:1
-
2刘永富.“现代性”批判——关于现代性的几点元思考[J].河北学刊,2007,27(4):18-23. 被引量:2
-
3高婧婧.对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及得出的启示[J].黑龙江史志,2010(11):110-111. 被引量:3
-
4王本朝.从思想启蒙到现代性的反思——现代性与中国文学的意义限度及可能[J].文艺争鸣,2002(5):25-27. 被引量:6
-
5王荣江.“现代性”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1):22-26.
-
6蔡莉莉.归来诗歌现代性精神的动态发展及其分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11):85-87.
-
7何小勇,李建群.风险社会理论:现代性反思批判的“第三条道路”[J].社会科学辑刊,2007(3):23-27. 被引量:4
-
8李建群,何小勇,周和军.风险社会理论的致思路向及其批判性分析[J].人文杂志,2007(5):171-176. 被引量:1
-
9刘文勇.老工业基地的就业特征与就业政策研究——以黑龙江省为案例分析[J].求是学刊,2007,34(6):82-87.
-
10李海燕.永远的现代性[J].求索,2008(2):168-170. 被引量:2
-
1魏杰.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在规定及形成基础——兼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J].学术月刊,1990,22(6):1-6.
-
2刘宏.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质[J].人民论坛,2016(1):48-49. 被引量:1
-
3雅诺什.科尔奈.经济学和社会主义[J].中国改革,2010(5):48-53. 被引量:1
-
4王国莲.“五个统筹”思想的时代特质[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5):105-107.
-
5靳海山.经济平等的内在规定[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59-64. 被引量:5
-
6郎毅怀.权利平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与纬[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34(2):19-26. 被引量:1
-
7冯卓然,金利,王兰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上)[J].教育艺术,1998,0(1):6-7.
-
8孙闻.草根营销鏖战[J].企业家信息,2007(1):79-80.
-
9马国庆.按人力资本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当代形式[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2,18(4):1-5.
-
10史明瑛.现代性与现代化[J].读书,2009(8):102-105. 被引量: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