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事权利类型及其保护
被引量:
3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基于法律创设权利并给予担保的理念,大陆法系以制定法的模式使权利类型化。权利类型化虽然有助于法律体系的完整和法律适用的公正,但却无法对现实生活中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种利益予以周到保护。德国民事立法规定“法益”以求救济,但也难免有所遗漏。因此,我国在借鉴他国的立法时,有必要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权利保护机制。
作者
张驰
韩强
机构地区
华东政法学院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3-56,61,共5页
Law Science
关键词
民事权利
民事主体
法益
权利保护机制
分类号
D92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58
同被引文献
378
引证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383
参考文献
5
1
王小能,赵英敏.
论人格权的民法保护[J]
.中外法学,2000,12(5):528-543.
被引量: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1年总目录[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1,0(6):215-216.
被引量:30
3
郭道晖.
论权利推定[J]
.中国社会科学,1991(4):179-188.
被引量:79
4
董茂云.
法典法,判例法与中国的法典化道路[J]
.比较法研究,1997,11(4):1-31.
被引量:23
5
马俊驹,白飞鹏.
第三人侵害合同缔结的侵权责任论纲[J]
.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0,17(5):23-31.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小口,彦太.
日中侵权行为法的比较[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3):30-36.
被引量:30
2
小口彦太.
日本、中国、香港侵权行为法比较[J]
.法学家,1997(5):91-93.
被引量:2
3
梁慧星.
试论侵权行为法[J]
.法学研究,1981,3(2):36-41.
被引量:12
4
王启庭.
各国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J]
.比较法研究,1989,3(2):42-46.
被引量:8
5
朱泉鹰.
美国干涉合同法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兼谈中国的干涉合同法律问题[J]
.比较法研究,1988,2(3):63-71.
被引量:10
6
[日]内田贵 胡宝海译.《契约的再生》[A].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5卷[C].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487页.
7
《新中国行政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38页
8
[美]L.L.富勒,小威廉·R·帕迪尤.《合同损害赔偿中的信赖利益》.韩世远译.《民商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9
王泽鉴.《债法原理》(第1册).台湾三民书局1999年版,第185页
10
王和明.《民法·侵公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4页
共引文献
158
1
周光权.
法典化时代的刑法典修订[J]
.中国法学,2021(5):39-66.
被引量:73
2
谢晖.
论权利推定的类型和方法[J]
.政法论坛,2023,41(4):76-93.
被引量:4
3
陈伟斌,刘清生.
论《民法典》中第三人侵害缔约关系的损害赔偿[J]
.私法,2023(4):20-39.
4
李扬,蓝小燕.
竞争法视点下的引诱违约行为研究[J]
.私法,2020(2).
被引量:1
5
贾丽萍.
数据知识产权的权利证成与规则展开[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4,30(4):205-224.
被引量:11
6
赵之奕.
新兴权利的司法构建路径[J]
.朝阳法律评论,2020(1):150-164.
被引量:1
7
李牧羊.
论中国环境法的法典化[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12):68-71.
8
孙翱翔.
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重构[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3):68-72.
9
赵迪,李秀梅.
论侵害债权的侵权行为[J]
.山东审判,2003,19(4):77-80.
10
李军.
论刑事案件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4):51-54.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378
1
程啸.
论我国民法典中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J]
.政治与法律,2020(8):2-14.
被引量:157
2
王锡锌,彭錞.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的宪法基础[J]
.清华法学,2021,15(3):6-24.
被引量:172
3
徐冉,李红润.
试论民事权利的特征与本质[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3(1):74-76.
被引量:4
4
马冬梅.
犯罪客体与法益论[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3,15(3):23-25.
被引量:1
5
王涌.
民法中权利设定的几个基本问题[J]
.金陵法律评论,2001(1):137-144.
被引量:16
6
邓瑞平.
人身伤亡精神损害赔偿研究[J]
.现代法学,1999,21(3):120-124.
被引量:32
7
王晓晔.
有效竞争——我国竞争政策和反垄断法的目标模式[J]
.法学家,1998(2):37-45.
被引量:26
8
于敏.
日本侵权行为法中的抚慰金制度研究[J]
.环球法律评论,1998,20(2):45-56.
被引量:28
9
王晨光.
法律的可诉性: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的特征之一[J]
.法学,1998(8):19-23.
被引量:97
10
钱伯华.
论行政公诉制度[J]
.法学,1998(4):8-11.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37
1
陈欢欢,冯汝.
实证分析视角下生态环境修复法律责任性质研究[J]
.天津滨海法学,2019(1):188-199.
2
梁宏辉.
论我国民事纠纷可诉范围的拓展[J]
.消费导刊,2008,0(24):142-143.
3
胡静.
浅谈制定民法典的理论意义和思路[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3):80-81.
4
刘耀彬.
夫妻生育权利冲突研究——以一起离婚案件为对象[J]
.当代法学,2002,16(11):146-148.
被引量:3
5
刘江天,李政辉.
信用财产属性的追问[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33-35.
6
杨寅.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新说[J]
.法学,2002(5):14-20.
被引量:42
7
郑春玉.
论民法法益的存在及其价值[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6):65-69.
被引量:9
8
黄建.
同为受害人 缘何在民事赔偿问题上却是天壤之别——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J]
.新西部(理论版),2007(11X):114-115.
9
巩固.
政府环境责任理论基础探析[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31-36.
被引量:25
10
侯海军.
试论起诉权行使的正当界限——也谈“禁止诉权滥用”原则在立案审查程序中的引入[J]
.理论界,2008(7):57-6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83
1
范明志,吕一川.
论算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体系[J]
.数字法治,2024(1):93-111.
被引量:3
2
陈晴.
我国消费税制的“绿化”与“扩容”——以快递封装用品为视角[J]
.税法解释与判例评注,2019(1):52-66.
3
张素伦.
劳动力市场垄断行为的法律规制[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2(6):227-239.
被引量:10
4
李春晖.
绝对权、绝对义务及其相对化 民事权利与法益保护的单一框架[J]
.中外法学,2023,35(3):646-667.
被引量:11
5
谭宇航.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模式及经营活动的保护——基于互联网领域纠纷的角度[J]
.南开法律评论,2021(1):41-59.
6
姚选民.
论民间法的场域公共秩序——基于广义法哲学视角之民间法的基石法益型构[J]
.民间法,2021(1):21-40.
7
杨尊源,薛克鹏.
竞争权的逻辑结构:基于霍菲尔德法律关系理论的分析[J]
.经济法论坛,2022(1):57-75.
8
孙晋,马姗姗.
“国家调节说”关于反垄断法的理论要义与实践检视[J]
.经济法论丛,2024(1):33-47.
9
陈欢欢,冯汝.
实证分析视角下生态环境修复法律责任性质研究[J]
.天津滨海法学,2019(1):188-199.
10
清华大学汤欣课题组,汤欣.
上市公司破产清偿中的投资者保护问题研究——以重整程序中的特别代表人诉讼原告保护为中心[J]
.投资者,2022(2):3-17.
1
刘艳华.
你知道公民权吗?[J]
.百科知识,2002(6):47-48.
2
耿甜甜.
论我国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22):92-93.
3
陈咏梅.
弱势群体的权利救济机制论略[J]
.政法学刊,2005,22(4):60-62.
被引量:5
4
汪铁民.
要全面理解刑诉法的修法意图[J]
.中国人大,2011(17):1-1.
5
林锋,邵惠.
配偶权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08(25):325-326.
被引量:3
6
王青斌.
论行政公职人员权利保护机制的完善[J]
.行政论坛,2006,13(4):45-47.
被引量:1
7
李汉昌,刘田玉.
权利保护机制与程序的最佳选择[J]
.政法论坛,2000,18(3):88-93.
被引量:10
8
戴启荣.
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机制的对策[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8(4):51-53.
被引量:1
9
孙力.
完善权利保护机制 促进政治文明建设[J]
.政治与法律,2003(3):7-8.
被引量:1
10
吴献雅.
虚假支付令案件的司法规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56-59.
被引量:3
法学
2001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