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经济政策理论的政治哲学基础
被引量:2
Discussing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Base of Deng Xiaoping Economic Policy Theory
出处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5-38,共4页
Mao Zedong Thought Study
参考文献5
-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35页.
-
2刘德厚."经济政治"范畴分析[J].经济评论,1994(2):5-11. 被引量:15
-
3刘涤源、谭崇台.《当代西方经济学说》,254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2.
-
4.《邓小平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共引文献715
-
1苑申成.论“三个第一”的内在统一性[J].经济师,2007(10):33-34.
-
2王知宇.论邓小平对毛泽东主要矛盾学说的新发展[J].求实,2003(z1):9-10.
-
3王小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z1):34-36.
-
4任江南,任映红.关于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的几点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9):41-44. 被引量:6
-
5张久营,寇子春.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探析——兼谈推进对台工作的几点思考[J].台湾研究,2004(3):1-7.
-
6丁士松.论邓小平政治思维的基本特征[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5):119-124. 被引量:4
-
7胡象明.邓小平经济政策思想的政治学思考[J].理论月刊,1998(12):13-18.
-
8方新民.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0(4):7-12. 被引量:1
-
9沙健孙.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J].政治学研究,2004(2):7-15. 被引量:1
-
10李爱华.苏共蜕变的历史教训[J].政治学研究,2004(2):16-25.
同被引文献17
-
1杨百成.作为政治制度理论的政治哲学——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辨析[J].理论学刊,2001(5):33-35. 被引量:8
-
2李峻登,江霞.“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研究规范[J].行政论坛,1999,6(3):3-4. 被引量:2
-
3项武生.邓小平政治哲学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J].理论探讨,1997(5):18-20. 被引量:3
-
4黄卫平.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思路——论邓小平的政治哲学[J].开放时代,1996(1):6-11. 被引量:2
-
5刘德厚."经济政治"范畴分析[J].经济评论,1994(2):5-11. 被引量:15
-
6张静如,杨冠琼.邓小平政治哲学解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3-8. 被引量:2
-
7曹天生.邓小平的政治哲学[J].新视野,1994(6):13-14. 被引量:3
-
8段华明.关于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的断想[J].现代哲学,2000(4):9-11. 被引量:2
-
9王士俊,訾娜玲.邓小平政治哲学的全面阐释——《政治哲学的新世界:邓小平政治哲学论稿》评介[J].学习与探索,2001(6):136-136. 被引量:1
-
10高靖生.在走向体系化的途中——十年来国内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4):1-5. 被引量:1
-
1金鑫.社会正义与福利国家关系之我见[J].中国经贸,2009(10):163-163.
-
2汪怡.布哈林对市场关系的论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89(1):132-133.
-
3任晟.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改革的推进[J].经济视野,2015,0(4):222-222.
-
4陈雪松.台湾土地改革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南方农村,2005,21(1):17-19. 被引量:8
-
5李金前.发挥后发优势促进西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69-72.
-
6王鹤.西欧获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介绍[J].欧洲研究,1987,9(3):40-45.
-
7叶柏寿.八十年代西方经济政策的发展趋势[J].宏观经济研究,1989(12):65-69.
-
8田菁.二战后美国政府的改革逻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导报,2015(14):164-165.
-
9刘金全.宏观经济冲击的作用机制与传导机制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2(4):15-19. 被引量:9
-
10赵德余.当代西方主流政治伦理学与中国新时期分配政策的发展[J].学习与探索,2009(4):127-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