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紫粒和蓝粒小麦研究综述
被引量: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小麦除白粒和红粒之外,还可出现紫粒和蓝粒。紫粒性状呈母本遗传模式,而蓝粒则是糊粉层中花青苷作用的结果。紫粒主要起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四倍体小麦;偃麦草等小麦近缘种是蓝粒基因的重要来源,一些二倍体小麦也具有蓝色糊粉层。影响紫粒和蓝粒性状表达的因素较多,不同来源的研究材料有多种遗传模式。紫粒和蓝粒作为标记性状在遗传育种研究中已经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
袁文业
孙善澄
机构地区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出处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3年第2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紫粒
蓝粒
遗传学
标记基因
分类号
S512.1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74
引证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222
同被引文献
374
1
赵鹏涛,赵小光,翟周平,罗红炼,李龙华,张耀文.
‘稷紫黑麦9号’的选育与性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20(21):1-5.
被引量:5
2
刘玉平,权书月,李杏普,兰素缺,刘颖慧,李建平.
蓝、紫粒小麦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其品质评价[J]
.华北农学报,2002,17(z1):103-107.
被引量:21
3
张春光,荆红梅,郑海雷,赵中秋.
水杨酸诱导植物抗性的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研究,2001,5(z1):185-189.
被引量:28
4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王书文.
糯小麦Wx基因的遗传特性[J]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3):40-42.
被引量:13
5
王立新.
黑小麦加工品质特性的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5):593-596.
被引量:17
6
韩定祥,邵凤成,孙桂凤,韩立红.
新型除草剂——农民乐[J]
.中国农业信息,2004,16(9):42-42.
被引量:1
7
王秋叶,姚景珍,柴永峰,谢三刚,宋昱.
河东乌麦28黑籽粒小麦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04,50(6):83-84.
被引量:1
8
罗勤贵,解培妮,段旭昌.
黑小麦主食挂面加工技术的研究[J]
.粮食加工,2004,29(6):54-56.
被引量:4
9
曾顺德,漆巨容,张迎君.
天然食用色素的提取、纯化及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6):79-81.
被引量:37
10
李帮秀,宗学凤,张建奎.
黑粒小麦的营养特性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6):753-755.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30
1
丁志远,赵晖.
特殊粒色小麦在育种中的利用研究进展[J]
.甘肃农业科技,2006,37(2):7-8.
被引量:2
2
李伟光,王志国,纪军,王静,李俊明.
一个八倍体小偃麦染色体组成的分子细胞学分析及品质特性鉴定[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2):6-10.
被引量:1
3
黄碧光,吴为人,刘思衡,王煜.
蓝糯小麦种质的选育[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5):456-458.
被引量:7
4
白冬梅,白云凤,黄晋玲.
我国黑粒小麦籽粒色素基因的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2007,53(1):69-72.
被引量:4
5
李建钊,李志辉.
黑小麦研究现状及育成品种分析[J]
.中国种业,2007(10):17-19.
被引量:20
6
李志辉,李建钊,靳巧玲,傅豪.
黑小麦新品种的创育及其应用策略探讨[J]
.种子世界,2007(11):28-29.
被引量:5
7
杨文雄,介晓磊.
光照对紫粒小麦籽粒花色素和黑色素含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6):1101-1105.
被引量:1
8
袁明璐.
紫蓝粒小麦研究进展[J]
.甘肃农业科技,2008,39(1):32-37.
被引量:10
9
王秋叶,张建诚,郭志远,姚景珍.
河东乌麦526选育及其特性研究[J]
.作物品种资源,1998(3):22-24.
被引量:15
10
黄碧光,庄丽君.
小麦蓝粒基因通过雌雄配子传递差异的初步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8(5):456-45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22
1
赵鹏涛,赵小光,翟周平,罗红炼,李龙华,张耀文.
‘稷紫黑麦9号’的选育与性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20(21):1-5.
被引量:5
2
刘玉平,权书月,李杏普,兰素缺,刘颖慧,李建平.
蓝、紫粒小麦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其品质评价[J]
.华北农学报,2002,17(z1):103-107.
被引量:21
3
魏淑红,张亚芝,孟宪欣,李秀兰.
黑大豆(青子叶)优异资源鉴定与筛选[J]
.大豆通报,2004(4):4-4.
被引量:2
4
王立新.
黑小麦加工品质特性的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5):593-596.
被引量:17
5
马文丽,韩棋.
镉胁迫对黑小麦POD及SOD同工酶的影响[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4):414-417.
被引量:20
6
王秋叶,姚景珍,柴永峰,谢三刚,宋昱.
河东乌麦28黑籽粒小麦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04,50(6):83-84.
被引量:1
7
赵广新,黄凌,马强.
浅析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在阜新地区的推广试验[J]
.中国科技信息,2005(2):31-31.
8
王秋叶,张建诚,姚景珍,李秀绒,柴永峰.
黑粒小麦新品种运黑28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耕作与栽培,2005,25(5):54-54.
被引量:4
9
丁志远,赵晖.
特殊粒色小麦在育种中的利用研究进展[J]
.甘肃农业科技,2006,37(2):7-8.
被引量:2
10
宗学凤,张建奎,李帮秀,余国东,石有明,王三根.
小麦籽粒颜色与抗氧化作用[J]
.作物学报,2006,32(2):237-242.
被引量:48
1
胡海,汪灿,杨浩,胡丹,袁晓辉,李中安,易泽林,阮仁武.
播期、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新型蓝粒杂交小麦‘11S12’产量的影响[J]
.南方农业,2014,8(7):6-8.
被引量:1
2
林兴华,张端品,谢岳峰.
水稻基因定位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1994,10(2):22-26.
3
孙新立,才宏伟,王象坤,周清元.
水稻籼粳杂交标记基因偏分离现象初析(简报)[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6,1(1):16-16.
被引量:1
4
刘苗霞,张颜睿,付凤玲.
标记基因在植物转基因中的安全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186-17187.
被引量:4
5
秦春圃.
利用标记基因检测转Bt基因棉种子纯度的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2004,20(4):58-58.
6
宗学凤,张建奎,王三根.
蓝、紫粒小麦光合特性的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6):1423-1428.
被引量:5
7
邹莉,文艺,张匀华,王丹.
大豆子叶节对潮霉素敏感性研究[J]
.大豆科学,2008,27(2):267-269.
被引量:12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199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