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框架内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国际经验
被引量:8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of Farm Produce in WTO Frame
出处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7,共4页
World Agriculture
同被引文献104
-
1罗守贵,曾尊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1999,14(4):54-59. 被引量:34
-
2马丽霞.从饮食消费市场变化看日本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J].经济论坛,2004(12):111-113. 被引量:2
-
3刘雪,刘琦,傅泽田.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蔬菜贸易的基本格局及其动态特征[J].农业经济问题,2004,25(9):29-32. 被引量:2
-
4马光霞.2004年上半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J].世界农业,2004(9):23-25. 被引量:2
-
5李湘姣.广东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分析[J].人民珠江,2004,25(5):8-10. 被引量:4
-
6程义勇.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及相关的健康问题[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1(1):6-8. 被引量:22
-
7徐中民,龙爱华,张志强.虚拟水的理论方法及在甘肃省的应用[J].地理学报,2003,58(6):861-869. 被引量:182
-
8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60(2):237-247. 被引量:567
-
9辛仁周.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任重道远[J].通信世界,2005(10):35-36. 被引量:9
-
10龙爱华,张志强,徐中民,苏志勇.甘肃省水资源足迹与消费模式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5,16(3):418-425. 被引量:54
引证文献8
-
1许秀美,邱化蛟,丰美久.发展生态农业 建设果蔬强省[J].山东农业科学,2005,37(2):69-71.
-
2孙国宏,张永强,冯俊小.莱钢焦化厂供水系统的改造[J].工业炉,2005,27(6):45-48.
-
3黄初龙,章光新,杨建锋.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2006,28(2):33-40. 被引量:53
-
4邓晓军,谢世友,杨诗源,王李云.水足迹分析法在山东省的应用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2):232-234. 被引量:13
-
5万学道,冯仲科.农村信息化势在必行[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S1):310-314.
-
6周振亚,李建平,张晴,陶陶.基于平衡膳食的中国农产品供需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3):221-226. 被引量:3
-
7回晓莹,汪党献,龙爱华,倪红珍.水资源复合系统协调性指标体系构建与调控措施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1,9(3):188-194. 被引量:3
-
8周亮广.安徽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空间分布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11(4):149-152.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79
-
1邹君,刘兰芳,田亚平,谢小立.地表水资源的脆弱性及其评价初探[J].资源科学,2007,29(1):92-98. 被引量:47
-
2董一佐,杨继东,穆美英,王威.水资源可持续研究回顾与评价[J].科技咨询导报,2007(7):36-37.
-
3邵薇薇,杨大文.水贫乏指数的概念及其在中国主要流域的初步应用[J].水利学报,2007,38(7):866-872. 被引量:46
-
4吕丹.循环经济标准化管理指标体系新论[J].财经问题研究,2007(8):20-24. 被引量:3
-
5赵晓莉,李祚泳,丁晶.改进型量子遗传算法应用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6):980-985. 被引量:8
-
6吴璞周,卫海燕.基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区域水资源压力评价模型及其验证[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6):160-164. 被引量:5
-
7楚文海,高乃云,鄢贵权,苏维词.西南岩溶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选取及权重确定[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1):59-64. 被引量:11
-
8楚文海,吴晓微,韩慧波,李猛.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资源科学,2008,30(3):468-474. 被引量:17
-
9邹君,杨玉蓉.湖南省2005年水足迹及其启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9(3):118-121. 被引量:6
-
10盖美,李伟红.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大连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08,30(8):1141-1146. 被引量:30
-
1周振国.港澳农产品供求市场分析[J].港澳经济,1995(5):36-39.
-
2张路雄.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供求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1,12(11):8-8.
-
3陈群.浅谈农产品流通模式信息化[J].中国合作经济,2005(8):19-20. 被引量:5
-
4同比指数回落两个百分点 稳定化肥价格成当务之急 控制物价有信心[J].瞭望,1995(13):7-7.
-
5滕扬.对农产品供求的价格调节不可寄望过高[J].价格月刊,1990(12):10-11.
-
6肖国安.未来十年中国粮食供求预测[J].中国农村经济,2002(7):9-14. 被引量:48
-
7薛景梅,孙芳.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流通模式[J].集团经济研究,2005(12X):183-184. 被引量:4
-
8刘雯,盛红.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供求均衡——以旅游市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8(7):161-162. 被引量:1
-
9余贤.粮食市场与宏观调控——近期粮食问题研究评述[J].中国农村经济,1994(7):3-7. 被引量:1
-
10程国强.让农民分享价格上涨的好处[J].中国报道,2008(2):5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