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典型林区森林资源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23
Landscape pattern vari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in typical forest zone of Changbai Mountains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809-1814,共6页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基金
~~
二级参考文献23
1 陈昌笃.景观保护与受胁景观红皮书[J] .生物多样性,1994,2(3):177-180. 被引量:20
2 傅伯杰,陈利顶.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J] .地理学报,1996,51(5):454-462. 被引量:354
3 范兆飞,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12卷,增3期,75页
4 李俊清,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6年,14卷,1期,26页
5 阳含熙,森林生态系统研究,1985年,5卷,1页
6 李哈宾,东北林学院学报,1982年,增刊,58页
7 杨玉坡,四川森林,1992年
8 卢泽愚,数学生态学(第2版),1988年
9 徐汝梅,昆虫种群生态学,1987年
10 团体著者,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1987年
共引文献394
1 朱攀.浙江山区乡村景观规划研究[J] .《规划师》论丛,2020(1):295-304.
2 何东进,洪伟,胡海清,陈炳容,余建安.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类型空间关系及其尺度效应初探[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3):19-23. 被引量:21
3 林洋,张文辉.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的景观构成及功能类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145-153. 被引量:3
4 XIAO Du-ning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P.R.China,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5,P.R.China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RURAL CHINA:THEORY AND APPLICATION[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1,11(2):104-114.
5 郑文俊.乡村景观美学质量评价[J] .福建林业科技,2013,40(1):148-153. 被引量:21
6 李薇,姚崇怀.武汉科技新城景观生态格局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S2):155-160. 被引量:1
7 黄勇,汪亚峰,肖飞,缪驰远,郑海峰.公路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综述[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S2):161-164. 被引量:4
8 冯石,马友鑫,刘文俊,李红梅.城市化过程中昆明周边景观格局特征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S1):338-343. 被引量:7
9 牛天林,刘雪华,李周园,高韵扬,德科加,王迅,史惠兰.1990-2009年间黄河源区玛多县草地格局时空变化[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S2):438-442. 被引量:8
10 李振鹏,刘黎明,张虹波,帅文波.景观生态分类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生态学杂志,2004,23(4):150-156. 被引量:55
同被引文献361
1 郭泺,夏北成,刘蔚秋.地形因子对森林景观格局多尺度效应分析[J] .生态学杂志,2006,25(8):900-904. 被引量:45
2 高洪文.生态交错带(Ecotone)理论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1994,13(1):32-38. 被引量:78
3 王娟,崔保山,姚华荣.云南澜沧江流域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7,21(4):85-89. 被引量:18
4 冯益明,吴波,卢琦,王学全,杨恒华,孙德福.青藏高原高寒沙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以青海贵南县为例[J] .林业科学研究,2008,21(2):182-187. 被引量:6
5 游晓斌,王蕾.应用辅助信息提高森林分类和森林区划能力的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S1):41-42. 被引量:8
6 封磊,洪伟,吴承祯,宋萍,兰思仁.武夷山黄山松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3):16-18. 被引量:26
7 王磊,倪键忠,刘茂松,郑阿宝,王国洪,程小义.紫金山风景林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生态学杂志,2004,23(4):31-36. 被引量:15
8 李卫锋,王仰麟,彭建,李贵才.深圳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8):1403-1410. 被引量:86
9 张艳红,张树文,陈建军.洮儿河流域中上游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J] .资源科学,2004,26(4):104-110. 被引量:4
10 赵晓飞,牛丽君,陈庆红,张植,栾艳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灾干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4):38-40.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23
1 郭泺,余世孝.泰山风景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4):641-646. 被引量:20
2 王立海,赵正勇,杨旗.利用GIS对吉林针阔混交林TM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的初探[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4):577-582. 被引量:12
3 白顺江,陆贵巧,谷建才,张锁成,郑辉,王雄宾.雾灵山物种多样性及景观格局多样性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29(2):60-64. 被引量:17
4 赵永华,何兴元,胡远满,常禹.岷江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5):862-866. 被引量:35
5 郭泺,夏北成,刘蔚秋,江学顶.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市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与梯度分异[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9):1671-1676. 被引量:45
6 李月辉,胡远满,常禹,徐崇刚,李秀珍,布仁仓,贺红士.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J] .生态学报,2006,26(10):3347-3357. 被引量:48
7 孟广涛,罗洁,王宏镔,李凌宜.景观生态学原理在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J]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153-157. 被引量:5
8 周源,肖文发,范文义.“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J] .世界林业研究,2007,20(2):38-44. 被引量:7
9 杨兆平,常禹,胡远满,刘淼,问青春,张文广.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景观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生态学杂志,2007,26(6):869-874. 被引量:27
10 易文斌,蒋卫国,国巧真,李京.基于ALOS数据的城市景观格局信息提取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J] .遥感信息,2008,30(4):33-38.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347
1 季亚南,何亮亮.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工程中的应用[J] .区域治理,2018,0(48):49-50.
2 杜子璇,陈怀亮,刘忠阳.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力与驱动机制研究[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3):3-9. 被引量:16
3 傅德平,谢辉,于恩涛,吕光辉.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174-178. 被引量:9
4 何燕,李廷轩,王永东.不同地貌类型区城镇扩展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影响——以四川名山县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4):465-472. 被引量:4
5 龚建周,陈健飞.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图像质量评价及变化区域识别[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6):37-42. 被引量:2
6 冯石,马友鑫,刘文俊,李红梅.城市化过程中昆明周边景观格局特征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S1):338-343. 被引量:7
7 赵永华,何兴元,胡远满,常禹.岷江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5):862-866. 被引量:35
8 李丽光,何兴元,李秀珍,问青春.岷江上游花椒地/林地边界土壤水分影响域的定量判定[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1):2011-2015. 被引量:12
9 高瑞馨,尹艳豹,王凤友.黑龙江林口林业局森林景观格局特征[J] .生态学杂志,2007,26(7):995-1001. 被引量:14
10 刘淼,胡远满,常禹,张薇,张文广.生态足迹改进方法及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 .生态学杂志,2007,26(8):1285-1290. 被引量:27
1 彭先步,王明忠.一例果蝇镶嵌体形成可能性的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5(4):63-67.
2 张善红,张孝存.基于GIS的太白山植被与环境梯度关系分析[J] .商洛学院学报,2014,28(4):19-24. 被引量:3
3 郝占庆,于德永,熊在平,叶吉.长白山典型林区森林资源利用适宜性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755-1759. 被引量:5
4 娄彩荣,尤海梅,许婷.城市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效应的相关关系分析——以徐州市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2007,4(1):18-22. 被引量:5
5 彭月,魏虹,朱韦,田晓锋,熊春妮.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时空格局变化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2):65-69. 被引量:19
6 洪方.扩散引起遗传分化?[J] .科技中国,2005(3):58-59.
7 牛星,蒙仲举,高永,蓝登明.伊敏露天煤矿排土场自然恢复植被群落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11,31(1):215-221. 被引量:26
8 于德永,郝占庆,潘耀忠,姜萍,叶吉.长白山典型林区森林资源利用状况评价[J] .生态学报,2004,24(12):2940-2944. 被引量:10
9 车宗玺,刘贤德,潘欣,李晔,金铭,敬文茂,王顺利,王荣新,赵维俊.甘肃省典型林区主要优势树种养分含量变化特征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2015,24(2):237-243. 被引量:5
10 全斌,朱鹤健,孙文君.基于遥感的厦门市景观生态环境格局定量分析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8(3):275-279.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