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现代主义的教育启示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出现在 2 0世纪后半叶的哲学、文化思潮 ,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笔者从七个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它对教育的启示 。
作者
史学正
徐来群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育学院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9期17-19,共3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启示
教育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78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1
1
张文军.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观的批判[J]
.全球教育展望,1998,28(3):63-67.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刘放桐.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上)[J]
.国外社会科学,1996(3):3-6.
被引量:37
2
蒂洛.夏伯特,姜其煌,润之.
现代性与历史[J]
.第欧根尼,1985(1):1-13.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28
1
谢广山.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观的解构及其启示[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9-12.
被引量:2
2
孙福万.
远程教育:一种后现代教育[J]
.开放教育研究,1999,5(5):3-6.
被引量:18
3
赵小段.
后现代教育思潮的超越与挑战——我国学者关于后现代教育研究综述[J]
.当代教育科学,2004(11):13-16.
被引量:15
4
杨连生,梁海.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人文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2005(2):15-18.
被引量:6
5
罗三桂.
后现代主义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J]
.高等理科教育,2005(3):14-18.
被引量:5
6
张树德.
试析社会转型过程中澳大利亚的课程领导[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9):55-59.
被引量:2
7
何高大,马蕾蕾.
试论CALL转型的后现代取向[J]
.外语教学,2007,28(1):59-64.
被引量:6
8
陈翠荣,胡成玉.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高等教育目的观的批判与重构[J]
.煤炭高等教育,2007,25(2):9-11.
被引量:1
9
唐德海,周西安,韦莉娜.
论教育目的的预设与生成[J]
.高等教育研究,2007,28(8):22-26.
被引量:16
10
李丽,史毅.
后现代视野下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
.南昌高专学报,2008,23(3):107-10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8
1
姜美玲.
课程改革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对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叙事探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4):97-105.
被引量:13
2
罗安宪.
儒道人性论之基本差异[J]
.河北学刊,2007,27(4):33-37.
被引量:9
3
陈建华.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评析[J]
.外国教育研究,1998(2):1-6.
被引量:73
4
邓志伟.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西方批判教育学[J]
.全球教育展望,1996,26(4):1-7.
被引量:16
5
余凯,徐辉.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教育思潮引论[J]
.比较教育研究,1997(6):10-14.
被引量:64
6
冯建军,祝爱武.
从文化传统看中西方教育科学研究观念的差异[J]
.比较教育研究,1997(1):1-6.
被引量:17
7
刘旭东.
教育价值浅论[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2(1):57-61.
被引量:11
8
王治河.
论后现代主义的三种形态[J]
.国外社会科学,1995(1):41-47.
被引量:131
9
梁瑜华.
从文化视角比较中西教育思想差异[J]
.传承,2008(2):90-93.
被引量:4
10
贾爱武.
从语言观透视外语教师教育新发展[J]
.中国外语,2004,1(2):59-62.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9
1
严明.
教育语言学:后现代教师语言观的博弈视阈[J]
.语言学研究,2019(2):27-36.
2
蒋关军.
教育研究思想方法的后现代转向[J]
.大学教育科学,2005(3):91-93.
被引量:2
3
蒋关军.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后现代转向[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26(4):114-117.
被引量:8
4
刘义国.
德育的后现代境遇:挑战与思考[J]
.辽宁教育研究,2008(1):114-116.
被引量:1
5
何春燕.
由职业道德看合格教师及其学生观——儒家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的视角[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10):43-45.
6
杨莉萍,姚娟.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农林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启示[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160-163.
被引量:1
7
杜红.
德育的后现代主义挑战与应对[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410-412.
8
严明.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后现代师道观[J]
.当代教育科学,2015(3):37-39.
被引量:2
9
承诺.
试论先秦儒道人性论对德育价值取向之导向[J]
.文教资料,2020(14):53-55.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彭海蕾,姚国辉.
多元化:当代学前教育研究的取径[J]
.兰州学刊,2007(10):209-210.
被引量:4
2
王振存.
论当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特点及其启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5):155-161.
被引量:5
3
陈连锦.
论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高等职业院校德育工作[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54-57.
被引量:1
4
周序.
评教育研究中的“后现代转向”[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0):7-10.
被引量:2
5
唐彰新,蒋关军.
强化案例教育 增强德育实效[J]
.职教论坛,2010,26(29):33-34.
6
王祥熙.
“一线式”教育研究新范式的崛起[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6):64-67.
被引量:1
7
马季,丛小金.
中国感恩教育研究情况调查[J]
.学园,2014(16):8-9.
被引量:1
8
吴伟.
基于后现代主义的机械CAD教学思考[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5):117-118.
被引量:2
9
崔永光.
高等教育思潮的后现代转向——一种基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视角[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4):8-11.
被引量:4
10
周序,李芳.
教学视野中的师生关系——兼与刘艳侠博士商榷[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1):94-99.
1
游敏惠.
浅析后现代主义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启示[J]
.高教探索,2006(1):47-50.
被引量:12
2
毋小利.
后现代主义影响下作文教学的困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4):117-117.
3
罗颂华.
研究网络语言 把握德育脉搏[J]
.班主任,2006(8):30-31.
4
罗敏.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现代汉语”教学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2(27):114-115.
5
颜家明.
语文新课标的实践:折中的艺术[J]
.江苏教育研究,2003(9):27-29.
6
刘悦彬.
浅析教育管理的后现代主义模式[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242-243.
被引量:1
7
朱纯朴.
关于教师在课堂上听和问的探究[J]
.新课程(下),2007,0(10):46-47.
被引量:1
8
卢晓梅,张黎,王国华.
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J]
.学园,2013(15):3-4.
9
李永长.
后现代与美术课程改革初探[J]
.中国美术教育,2003(5):7-10.
被引量:5
10
李忠艳,叶晨.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4):221-222.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