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10
-
1吴雅文,黎向良.高校学生网络偏差行为探析[J].青年探索,2002(3):39-42. 被引量:7
-
2余祖伟.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8(1):13-15. 被引量:3
-
3王凡.“新人类”:当代青年的一个特殊群体[J].广西社会科学,2004(9):167-169.
-
4陈微.当代青年人际互动的亲情化趋势及其社会学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1(5):5-8. 被引量:3
-
5张敏.Web挖掘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6(03S):73-73.
-
6李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行为特点与管理策略[J].韶关学院学报,2009,30(7):154-156. 被引量:4
-
7其朵.当代图形传播发展趋势的探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19):8-9.
-
8虞晓东.互联网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初探[J].北方经贸,2001(9):16-17.
-
9崔景贵.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网民的心理健康[J].思想.理论.教育,2002(2):47-50. 被引量:10
-
10匡促联.青年网络生活的道德支撑[J].当代青年研究,2002(4):8-10.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10
-
1李少群.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与工作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1):25-28. 被引量:17
-
2风笑天.变迁中的女性形象——对《中国妇女》杂志的内容分析[J].社会,1992,12(7):14-19. 被引量:34
-
3郑洁,敬菊华.网络虚拟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理论界,2005(1):143-144. 被引量:3
-
4计雪荣,张甜甜.试论高校BBS的社会职能[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25(5):60-64. 被引量:2
-
5黄利会.论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现实性——基于武汉市七所高校的调查与CNNIC的报告[J].新闻传播,2011(10):112-114. 被引量:5
-
6汤力峰,王学川.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2(3):10-14. 被引量:181
-
7王嘉,戴艳军,王智宇.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研究--基于人人网[J].中国青年研究,2012(7):79-85. 被引量:28
-
8陈伟,王智勇.网络体验与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关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8):95-97. 被引量:4
-
9徐昕虹,张保稳,孔凌宇,孔国栋.一种论坛的网络用户信用评价体系[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3,11(1):60-62. 被引量:2
-
10苏峰.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8):140-14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4
-
1胡华荣,赖文馨,吕鹏.党员在高校安全维稳中的信息反馈及作用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4):57-58. 被引量:1
-
2张敬亭,李昭阳.试析即时通讯软件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功能[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1):84-86. 被引量:1
-
3齐爱花.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缺失的对策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1):70-72.
-
4叶林.网络考核环境下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交际,2015(5):235-236.
-
1马海涛,徐珂,邹广文,张晓明.为何把文化建设摆上如此重要位置[J].人民论坛,2007(20):50-51. 被引量:4
-
2张国.浅议全球化背景下党员领导干部的民族文化素养[J].大观周刊,2012(42):51-51.
-
3谭玉.论网络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影响[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2(3):49-50. 被引量:2
-
4人大代表“充电”提高履职能力[J].新疆人大,2013(11):22-22.
-
5雷雅敏.微博时代公安院校应对媒体和舆论引导策略研究[J].公安教育,2013(10):62-66. 被引量:1
-
6黄征宇.4.5万门户网站搭起“服务型”政府大平台[J].中国信息化,2009(24):22-22.
-
7孔德晶.我国青少年网民网络道德的立法思考[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7):180-181. 被引量:1
-
8田向红,孙华.检察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情况调查[J].人民检察,2013(16):52-54. 被引量:3
-
9伍马石.严惩网络犯罪[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2,8(2):28-28.
-
10网络天空好自游——如何认识互联网发展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J].当代贵州,2006(10):3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