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21-25,共5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13
-
1本文中近代指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2史华兹:《论保守主义》,傅乐诗:《现代中国保守主义的文化与政治》,傅乐诗等《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保守主义》,台湾时报出版公司,1985年.
-
3郑大华.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析[J].天津社会科学,1989(6):41-46. 被引量:11
-
4何晓明.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J].近代史研究,1996(5):40-66. 被引量:16
-
5[15]陈少明:《在历史与理念之间--汉宋学术与现代文化保守主义》.见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第八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
6马庆钰.对于文化保守主义的检省[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11(3):32-37. 被引量:18
-
7余英时:《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
-
8许纪霖:《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同上书.
-
9喻大华.晚清文化保守思潮述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0(1):83-87. 被引量:10
-
10陈少明.在历史与理念之间——汉宋学术与现代文化保守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1995(5):148-155.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19
-
1.《康有为政论集》上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
2张之洞.《劝学篇·会通第十三》[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页.
-
3[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
4《史记》卷83.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8册,第2465页.
-
5《汉书》卷36.《刘歆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7册,第1970页.
-
6陈天华.《猛回头》.中国启蒙思想文库本,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
7王邦雄.《当代新儒家面对的问题及其开展》,《当代新儒家》,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00页.
-
8汤一介.《论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化发展》,见胡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编.《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
9《劝学篇·变法第七》.
-
10章太炎.《訄书》,中国启蒙思想文库本.第43页.
共引文献43
-
1文焱峰,何英剑.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身份的建构分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5(4):102-104.
-
2任放.近百年张之洞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2003(2):236-275. 被引量:11
-
3张海鹏,崔志海,罗敏,荣维木,王也扬,刘蜀永,郑起东,闵杰,左玉河,虞和平,徐辉琪,曾业英.2000年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动态概述[J].近代史研究,2002(1):200-244. 被引量:3
-
4何晓明.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论[J].河北学刊,2005,25(3):5-13. 被引量:6
-
5郑大华,贾小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2005(4):289-314. 被引量:14
-
6张启耀.晚清学术文化演进概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4):73-76.
-
7陈永忠.“以言论政”的舆论空间——《观察》周刊研究[J].浙江学刊,2007(5):70-74. 被引量:3
-
8佟绍玲.论我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流变[J].理论界,2007(12):124-125. 被引量:1
-
9王俊奇.从武术文化遗产保护引发对“保守主义”的文化思考[J].体育学刊,2008,15(2):95-98. 被引量:8
-
10王现杰.“本位文化”派再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45-147.
同被引文献22
-
1陈明.对“新左派”的印象与分析 九十年代学术重读之三[J].博览群书,2001(12):27-29. 被引量:1
-
2陈明.保守:思潮与主义 九十年代学术重读之四[J].博览群书,2002(12):33-36. 被引量:1
-
3蒋旭东.9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1999(11):47-51. 被引量:1
-
4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J].文艺争鸣,1998(6):6-21. 被引量:134
-
5任剑涛.解读“新左派”[J].天涯,1999,0(1):35-46. 被引量:12
-
6茅于轼.什么是经济的自由主义?——也谈《自由与繁荣的国度》[J].读书,1996,0(12):114-119. 被引量:3
-
7黄玉顺.“文化保守主义”评议——与《原道》主编陈明之商榷[J].学术界,2004(5):142-145. 被引量:10
-
8王建光.当代社会思潮及其对中国的挑战[J].探索与争鸣,2004(10):14-16. 被引量:21
-
9余科杰.当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特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11):77-83. 被引量:6
-
10郑大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5(2):129-136.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8
-
1邝岩,李明德.媒介的技术变革对社会思潮传播的影响[J].华夏文化论坛,2021(2):241-248.
-
2张亚婷.微信朋友圈的话语传播机制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5):124-128. 被引量:18
-
3田丰,孙正昕.青年对政府评价的影响因素[J].青年研究,2016(3):11-20. 被引量:10
-
4曾润喜,魏冯.信息媒介使用在中国:概念梳理与理论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0):135-142. 被引量:2
-
5叶梦颖.产妇新媒体的使用状况对其坐月子观念的影响研究——基于对广州市产妇调查的探索性研究[J].东南传播,2019(4):107-111.
-
6史金铭.平台型媒介使用对传统文化情感认同的影响——基于“90后”青年群体的实证研究[J].东南传播,2020(7):74-77. 被引量:1
-
7张伟.信息渠道、政府信任与网民的诉求表达倾向[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5):22-36.
-
8高芳芳,刘于思,王来迪.政治信息接触与价值观如何影响中国网民的转基因食品态度?基于“格-群”文化理论的实证探索[J].国际新闻界,2022,44(5):134-157. 被引量:5
-
1赵成.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内涵问题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家,2004,19(5):29-31. 被引量:38
-
2黄健.文化转型与意义重构:五四的思考[J].上海文化,2015,0(2X):40-48. 被引量:1
-
3郑永廷,聂立清.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与价值取向——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5):11-14. 被引量:17
-
4石建社,赵新刚.论普世文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2):57-61.
-
5常樱.近五年河北文化研究焦点问题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6):140-144. 被引量:3
-
6饶艳梅.论文化保守主义桎梏下的儒学复兴[J].青年与社会(中),2014(3):367-368.
-
7石建社,赵新刚.论一体化背景下普世文化[J].生产力研究,2005(8):103-106.
-
8席欢欢.流散写作研究综述[J].文学界(理论版),2011(2):25-25.
-
9黄邦汉.访美归来的中国文化随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2):47-51. 被引量:2
-
10谭岩.年关二题[J].中国三峡(水文化),2012(1):7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