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5
-
1[2]莱斯特·M·萨拉蒙.非营利部门的兴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4][7][8][9]莱斯特·M·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3[6]王文华.非营利组织市场营销[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4朱莉·费希尔.非政府组织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M].邓国胜,赵秀梅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96.
-
5Gerard Clarke,The Politics of 非政府组织sin South-East Asia--Participation and Protest in the Philippines[M],First
共引文献86
-
1吴波汛,罗会琳.环境治理的动力学分析:以湄公河地区为例[J].国别和区域研究,2021,6(2):133-155. 被引量:1
-
2何云峰,马凯.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2):1-6. 被引量:44
-
3赵婷婷.和谐社会视阈下“官民”关系的行政伦理分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6):101-102.
-
4吴志良.建构澳门的市民社会[J].开放时代,1999(4):92-98. 被引量:3
-
5韩克庆.市民社会与中国的现代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1(6):49-54. 被引量:49
-
6何云峰.正确认识我国城市基层直接民主的主体错位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3):29-33. 被引量:1
-
7哈丽云.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05(5):17-20. 被引量:2
-
8张新文.论多元与互动进程中的政社关系——以越南、缅甸、泰国等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6):98-102. 被引量:1
-
9秦琴.“关系理性”与公民社会的构建[J].实事求是,2005(6):24-27.
-
10时小燕,毕霞,潘嵩.透过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看党的执政能力[J].前沿,2005(12):20-23.
同被引文献48
-
1翟学伟.是“关系”,还是社会资本[J].社会,2009,29(1):109-121. 被引量:138
-
2范士明.国际关系中的非政府组织浅析[J].现代国际关系,1998(3):33-36. 被引量:10
-
3严炜,刘悦斋.平等合作与积极竞争: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80-84. 被引量:9
-
4王绽蕾,霍艳丽,安建增.论我国NGO的合法性建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6(6):50-53. 被引量:15
-
5邓国胜.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新环境[J].学会,2004(10):12-18. 被引量:40
-
6王绍光,何建宇.中国的社团革命——中国人的结社版图[J].浙江学刊,2004(6):71-77. 被引量:133
-
7赵黎青.论中国非营利部门意识的形成及其意义[J].学会,2004(11):28-31. 被引量:2
-
8刘贞晔.国家的社会化、非政府组织及其理论解释范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26-31. 被引量:15
-
9刘俊月,邓集文.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行政论坛,2006,13(2):37-39. 被引量:2
-
10叶常林.非营利组织失灵:组织边界之模糊与清晰[J].中国行政管理,2006(11):91-94.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6
-
1彭洋福,刘新玲.试述香港社会企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大陆的启示[J].社团管理研究,2009(4):57-59. 被引量:2
-
2欧阳兵.近期国内学术界对非政府组织研究综述[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18(3):72-76. 被引量:13
-
3魏艳茹.传统知识保护之争中的非政府组织[J].法学论坛,2007,22(3):104-109. 被引量:2
-
4刘智慧.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中国非政府组织[J].职业圈,2007(06S):182-183.
-
5问延安.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非营利组织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19(1):52-57. 被引量:2
-
6问延安.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非营利组织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1):69-71.
二级引证文献19
-
1肖飞.试论农村非政府组织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28-31. 被引量:5
-
2刘玉照,应可为.社会学中的组织研究 在研习和交流中走向规范[J].社会,2007,27(2):72-89. 被引量:1
-
3沈致和.法学现代化和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J].法学家,2008(1):71-74. 被引量:2
-
4徐潇潇.中美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比较[J].湖北社会科学,2008(6):84-87. 被引量:5
-
5罗忆源.民众在民间组织培育和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探讨[J].商业时代,2008(31):56-58.
-
6罗忆源.广州市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J].兰州学刊,2009(1):176-180. 被引量:3
-
7罗忆源.民间组织培育和发展中的供需矛盾分析——从普通民众对民间组织及其服务的接纳与需求视角出发的探讨[J].兰州学刊,2009(7):92-94. 被引量:2
-
8辛美哲,李澜,郭岩.中国七城市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现况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12):1287-1288. 被引量:7
-
9孙烨.非政府组织视域下我国村民委员会的现状及其完善[J].当代社科视野,2011(5):20-25. 被引量:2
-
10韩艳.当今中国NGO的生存处境与发展途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9(3):93-97. 被引量:1
-
1薛亚利.e时代的“网络文学”[J].青年探索,2001(5):34-36. 被引量:5
-
2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J].China Population Today,1999,16(Z1):26-33.
-
3欧阳兵.近期国内学术界对非政府组织研究综述[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18(3):72-76. 被引量:13
-
4于海.志愿运动、志愿行为和志愿组织[J].学术月刊,1998,30(11):56-62. 被引量:30
-
5王明露.清末民初土家族新式教育初探[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3(1):119-122.
-
6吴民贵.咸丰帝与洋务运动的兴起[J].学术论坛,1988,12(5):82-87.
-
7郑敏.户籍制度改革要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剥离户口附带的社会利益[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12):26-30. 被引量:1
-
8孙燕清.开创NGO的春天[J].上海企业,2004(8):1-1.
-
9李艳中,武晟.NGO的兴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04,5(5):49-51. 被引量:1
-
10李茂管.论公民权利的法制保障[J].学术交流,1988(3):69-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