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党内组织制度的衰落与苏共败亡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苏共败亡的诸多因素中 ,党的组织制度的衰败是带有根本性的原因。苏共党的组织制度以高度集权为主要特征 ,缺乏竞争机制 ,存在官僚特权阶层 ,严重损害人民利益 ,阻碍了观念更新和理论创新。工人阶级执政党必须以此为鉴 ,实行制度创新 ,尤其要建设党的代表大会的年会制度 ,竞争性的选举制度和任期制 ,有效制衡的监察制度 ,党代表的常任制 ,中央委员会与地方各级党委会的集体领导制度和民主集中制。
作者
王立新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3-37,共5页
Theory Journal
关键词
苏联共产党
制度
改革
分类号
D33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40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2册[M].
5
斯大林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6
黄苇叮.苏共亡党十年祭[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
7
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
1140
1
张士昌.
社会发展动力的多元性思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2-14.
2
吴春岐,刘加良.
民事审限制度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37-140.
被引量:2
3
苏志宏.
议会道路与晚年恩格斯[J]
.社会主义研究,2004(4):3-5.
4
周茜蓉.
创造生活: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78-81.
被引量:1
5
王炎炯.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启示[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5):10-14.
6
张传鹤,刘昌明.
再论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正确性[J]
.社会主义研究,2002(6):3-5.
被引量:3
7
梅荣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分析及当代意义[J]
.社会主义研究,2002(6):31-33.
被引量:3
8
董文芳.
现代政治稳定的创新路径[J]
.齐鲁学刊,2001(2):133-139.
被引量:2
9
常桂祥.
民主政治建设: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J]
.齐鲁学刊,2001(2):140-144.
被引量:3
10
赖荣珍.
关于思想道德教育可接受性的思考[J]
.探索,2004(5):98-101.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22
1
王长江.
西方学者的两种政党观[J]
.团结,2000(5):31-36.
被引量:5
2
杰斐逊麦迪逊与共和党的兴起[J]
.历史研究,1996(2):134-145.
被引量:7
3
Z.K.布热津斯基,陈观胜.
苏联民族问题的政治含义[J]
.世界民族,1979(2):28-31.
被引量:5
4
程汉大.
关于18世纪英国政党结构的争论[J]
.世界历史,1997(6):84-89.
被引量:2
5
吴清.
国家范畴与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变迁[J]
.中国社会科学,1994(5):103-115.
被引量:6
6
王伟.
民权法案对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6):94-96.
被引量:2
7
姬虹.
走向自由:罗莎·帕克斯的时代[J]
.世界知识,2005(22):42-47.
被引量:1
8
三更罗.
清朝人是怎么看美国总统选举的?[J]
.小康,2005(9):69-70.
被引量:1
9
郭永胜.
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意识形态僵化与持不同政见者运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1):114-118.
被引量:4
10
傅林,夏志刚.
美国公立学校种族隔离制度的形成与终结——以非洲裔美国人的经历为例[J]
.史学集刊,2006(3):40-4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吴清.
欧美政治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误区[J]
.学术月刊,2015,47(6):81-9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丁世林.
民主与威权之间的张力——孙中山国民观研究[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6(2):56-64.
2
李玉峰.
浅谈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发展[J]
.学理论,2016(8):73-74.
3
岑树海.
政党发展视野下民国初年的“不党主义”及其启示[J]
.人文杂志,2017(3):102-110.
4
韩爱勇.
中国现代化道路中的政治制度、政治理念及其世界贡献[J]
.东南学术,2022(3):20-30.
被引量:8
1
王立新.
党内组织制度的衰落与苏共败亡[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464-469.
被引量:2
2
孔凡河.
从苏联解体看“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意义[J]
.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7(4):7-9.
3
周尚文.
苏共败亡的历史教训[J]
.理论文萃,2002(1):4-11.
4
李永善.
苏共败亡的原因及其教训[J]
.延边党校学报,2007,22(4):26-28.
5
赵宬斐,何花.
以“两学一做”践行规矩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5):21-25.
6
刘绵锦.
从苏共败亡看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2):27-32.
7
左凤荣.
苏共败亡的关键何在?[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5):19-21.
8
章延杰,张志刚.
从政府信用视角看苏共败亡的原因及启示[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1):64-68.
9
周尚文.
列宁建党思想解析——兼论列宁政治遗产的历史命运[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11(1):69-81.
被引量:1
10
钱应武.
试谈苏共败亡原因[J]
.理论观察,2010(3):34-35.
被引量:1
理论学刊
2004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