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近十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 探讨本院近十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的变化。 方法 将本院近十年间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分成两组:前五年组(即A组)和后五年组(即B组)。排除了社会因素所致的病例外,A组的围产儿死亡数为52例、B组的围产儿死亡数为21例。计算两组的死亡率,并对两组的死亡率及死亡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的围产儿死亡率为9.28‰、B组的围产儿死亡率为5.42‰,P<0.05。A组的围产儿死亡原因前四位排位顺序:脐带和胎盘因素(44.23 % )、早产因素(23.08 %)、胎儿畸形因素(19.23 %)、母亲疾病因素(7.69 %);B组的围产儿死亡原因前四位排位顺序:胎儿畸形因素(42.86 %)、脐带和胎盘因素(33.33 % )、早产因素(14.29 %)、母亲疾病因素(4.76%)。结论 B组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A组;比较A、B两组围产儿死亡原因前四位排位:脐带和胎盘因素、早产因素分别由原来的第一、二位下降至第二、三位,而胎儿畸形因素则由原来的第三位上升至第一位,母亲疾病因素不变仍位于第四位。
出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22期153-154,共2页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关键词 围产儿 死亡 变化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周淑芳,石家良,王德智,许永植,林水新,徐秀林,刘玉芹,刘瑜琨,张玉华,董国瑄,利希贤,王春寅,王淑芹,王志尚,张文轩,王孝文,何素香,顾云.辽宁省54875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89,5(5):268-270. 被引量:11
  • 2牟建华,祁雅民.十年围产儿死亡分析[J].上海医学,2000,23(1):46-48. 被引量:7
  • 3Silvermem NH, Schmidt KG.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the fetal heart in: Gallen PW, Galleu PW. Ultrasonography in bsteterics and gynecology, 3rded. Philadelphia:Saunders, 1994. 291
  • 4Temmerman M. Effect of syphilis control programme on pregnancy outcome in Nairabi Kenya. Sex Transm Infect,2000,76:117- 121
  • 5乐杰.孕期监护及保健[J].妇产科学(第五版),2001,58.

二级参考文献3

共引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