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0年第2期58-64,共7页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
同被引文献11
-
1黄河,吴来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与现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24(S1):13-19. 被引量:48
-
2铁付德,陈卫,于鲁冀,关绍康.古代青铜器的腐蚀及其控制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7,9(2):9-15. 被引量:22
-
3陈仲陶.对青铜器保护修复理念、原则的探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0,22(3):87-91. 被引量:25
-
4马立治.金属文物的清洗[J].清洗世界,2014,30(4):23-27. 被引量:6
-
5陈淑英,张然,王辇,柳敏.关于青铜文物深层有害锈形成与转化的分析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4,26(3):47-58. 被引量:6
-
6梁宏刚,王贺.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中外比较研究[J].南方文物,2015(1):81-88. 被引量:20
-
7顾来沅.缓蚀剂在金属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16,49(S1):123-126. 被引量:6
-
8胡沛,胡钢.缓蚀剂在铁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9,46(14):87-89. 被引量:7
-
9甘欣欣.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青铜文物保护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6):48-51. 被引量:3
-
10李化元.青铜器、铁器的腐蚀与保护[J].中国博物馆,1987(2):64-70. 被引量:3
-
1祝鸿范.铜器的表面着色研究(下)[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0,20(5):53-54. 被引量:3
-
2严川伟,程明,赵珲.MBT、BTA和MBO对铜缓蚀性能的电化学研究[J].腐蚀与防护,2000,21(6):255-256. 被引量:16
-
3王林,罗会春,普建新.2-巯基嘧啶对锌在磷酸溶液中的缓蚀研究(英文)[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1):53-55. 被引量:1
-
4祝鸿范.铜器的表面着色研究(上)[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0,20(4):53-54. 被引量:7
-
5张大全,高立新,周国定,龚琼,陆柱.HCl溶液中巯基杂环化合物对铜的缓蚀作用[J].应用化学,2002,19(6):535-538. 被引量:20
-
6侯伟,任晓光,谢超然,赵映璐,徐连华.复配缓蚀剂在油水混合液中的缓蚀性能[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4):20-25. 被引量:4
-
7张东曙,蔡兰坤,祝鸿范,周浩.复配缓蚀剂(PMM)对银缓蚀效果的电化学研究[J].腐蚀与防护,2002,23(6):258-259. 被引量:3
-
8王林.盐酸溶液中2-巯基嘧啶在锌表面上的吸附及缓蚀作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3):203-205. 被引量:6
-
9张大全,高立新,周国定,龚琼,陆柱.HCl溶液中2-巯基苯并咪唑和1-苯基-5巯基-四氮唑对铜的缓蚀作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4):429-431. 被引量:10
-
10祝鸿范.BTA缓蚀剂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9,11(4):255-256. 被引量: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