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民主与科学》
2004年第5期10-13,共4页
Democracy & Science
同被引文献166
-
1汪心馨,武文颖.基因编辑报道的媒体失范问题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4):97-98. 被引量:1
-
2宋悦华.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理论与改革,2007(3):125-127. 被引量:5
-
3何薇,张超,高宏斌.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及对科学技术的态度——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分析与研究[J].科普研究,2008,3(6):8-37. 被引量:79
-
4洪耀明.欧洲科学商店及其启示[J].科普研究,2007,2(2):27-31. 被引量:13
-
5佟贺丰.对“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部分数据的再思考[J].科普研究,2007,2(4):34-37. 被引量:7
-
6李大光.“公众理解科学”进入中国15年回顾与思考[J].科普研究,2006,1(1):24-32. 被引量:16
-
7黄时进.让人们在休闲中理解科学——公众理解科学与休闲[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S1):179-183. 被引量:2
-
8魏冰.“科学素养”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0(S1):105-108. 被引量:29
-
9王素.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目标比较——以英、美、加、泰、中等五国为中心[J].外国教育研究,1999(2):5-9. 被引量:59
-
10王飞.远离虚假广告[J].中国品牌,2007,0(9):52-5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1
-
1陈煦阳.从抖音科普账号看新媒体时代科普权利的变迁[J].新媒体研究,2021(2):64-67.
-
2李刚.论PUS与休闲的互动与融合[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5):56-59.
-
3李刚,王玉玲.“公众理解科学”和休闲的良性互动与融合及其实现机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4):62-64. 被引量:2
-
4郭彦霞.中国西部师生科学素质调查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6(3):63-68. 被引量:1
-
5郭彦霞,赵伶俐(指导教师).中国师生科学素质现状调查[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5):68-71. 被引量:4
-
6袁汝兵,吴循.各省(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综述[J].中国科技论坛,2007(5):98-100. 被引量:10
-
7王章豹,石芳娟.从工程哲学视角看未来工程师的素质——兼谈工科大学生大工程素质的培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7):63-68. 被引量:37
-
8王影,荣丽敏.虚假广告服务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广告代理制运作流程的分析[J].技术经济,2009,28(2):91-94.
-
9唐蓉蓉.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与现状分析[J].新闻世界,2009(3):88-90. 被引量:3
-
10孔燕,张凡.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方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4):280-283.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176
-
1张新立,胡来林,蔡璐.科技博物馆展品资源STEM项目化课程开发模式与应用研究——以温州科技馆为例[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5):56-65. 被引量:4
-
2杨妙霞,易梅.英国馆校合作现场设计技能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6):81-89.
-
3伍新春,李长丽,曾筝,季娇.科技场馆中的亲子互动类型及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6):88-92. 被引量:20
-
4刘乾凝,杨剑平,关静霞.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北京农学院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情报杂志,2011,30(S2):193-195. 被引量:2
-
5王一丁.树立开放式的科学教育理念,促进高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J].科教导刊,2014(14). 被引量:1
-
6张燕,梁涛,张剑平.场馆学习的评价:资源与学习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0):5-11. 被引量:13
-
7李宪奇.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建构与应用[J].中国科技论坛,2008(7):97-101. 被引量:5
-
8唐蓉蓉.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与现状分析[J].新闻世界,2009(3):88-90. 被引量:3
-
9李士,方媛媛,侯波波.科普服务发展与新模式研究[J].科普研究,2009,4(1):42-45. 被引量:9
-
10叶松庆.当代城乡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比较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9(5):38-42. 被引量:5
-
1董小玉.文化体制·国民素养·媒介融合——兼谈华龙网的发展实践[J].新闻界,2011(9):105-108. 被引量:1
-
2触摸历史 感受文明[J].中华儿女,2016,0(10):62-63.
-
3彭艺,于传骏.议亟待提高公众科学素质[J].科协论坛,2005,20(9):29-31.
-
4王瑶.阅读是为了找寻生活的诗意[J].甘肃教育,2016(9):19-19.
-
5刘莹昕,刘飒.辽宁省高校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270-273. 被引量:6
-
6权威调查表明:中国公众科学素养偏低[J].当代法学,1999,13(2):80-80.
-
7中国科协"公众理解科学"课题组.1994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J].科学,1995,47(6):59-62.
-
8王宏伟.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全面展开[J].科协论坛,2005,20(4):19-19.
-
9周江.民意调查:大国公民养成任重道远[J].瞭望,2016,0(13):23-23.
-
10李彩红.浅议独立学院图书馆员的知识素养——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253-253.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