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人类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反思
被引量:
5
Review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se and Fall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Biological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化、文明生态学涵义和人类文明兴衰表明,人类只有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模式,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构建一种全新的生态文明社会,才能实现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
李素清
机构地区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系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7-19,共3页
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人类文明
兴衰
生态环境
关系
反思
分类号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1
[1]陈敏豪.人类生态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70~129.
2
[4]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M].侯文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
刘湘溶.生态文明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30-60.
4
赵利屏.
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36-41.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加)莱斯(Leiss,William)著,岳长龄,李建华.自然的控制[M]重庆出版社,1993.
共引文献
8
1
苑菲,张跃东,李希平.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需要[J]
.中国工程科学,2004,6(11):80-83.
被引量:1
2
张长青.
当代生态环境危机的哲学反思[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0):189-191.
被引量:2
3
张长青.
当代生态环境危机的哲学反思[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7):72-74.
4
杨养锋,薛惠锋,李婉丽.
资源演化系统分析[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4):42-48.
被引量:1
5
杨冬梅.
生态文化的哲学蕴涵[J]
.襄樊学院学报,2007,28(4):10-12.
6
杨立新,屠凤娜,陈曼娜.
论生态科技文化发展[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22(8):46-49.
被引量:3
7
魏燕.
爱默生自然观的重新认识[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4):439-443.
被引量:8
8
李素清,张金屯.
浅谈人类生态观的演进与可持续发展[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5):123-12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9
1
张国庆.
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渔猎农牧经济特征论[J]
.北方文物,2006(4):56-63.
被引量:6
2
.《中国21世纪议程》[Z].,..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Z].全国人大,2002,6..
4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自皮书》.
5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的通知.
6
中国环保网.《国际清洁生产推行状况》.
7
闫敏博士后摘编.《国际社会推行清洁生产概况》,中国网2005年1月18日.
8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9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主任孙佑海博士的.《关于中国清洁生产法起草情况及若于重要问题》.
10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撰写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引证文献
5
1
吕晨辰.
浅析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兴衰的关系[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S2):84-86.
2
赵惊涛.
论实现清洁生产的法律保障[J]
.当代法学,2006,20(6):105-110.
被引量:2
3
吴丽娟.
东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变迁中的体系危机与维度转换[J]
.满族研究,2011(1):102-109.
被引量:8
4
徐燕兰.
政府协调与“一带一路”生态环境国际合作[J]
.肇庆学院学报,2015,36(6):16-20.
被引量:5
5
汤荣生.
物联网技术在水环境实时监控中的应用[J]
.福建电脑,2022,38(3):61-6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杨国蕊.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0(3):100-101.
2
王燕.
论我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完善[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9):88-91.
被引量:5
3
姜爱.
近10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研究述评[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09-114.
被引量:5
4
廖小明.
近年来国内生态文化研究述评[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12(5):14-18.
被引量:1
5
张鹿鹿,李淑华.
特色经济对东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影响[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6):43-45.
被引量:1
6
段吉福,段宇衡.
地域生态差异与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关于推进我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的构想[J]
.贵州民族研究,2015,36(7):53-57.
被引量:1
7
胡冬雯,王婧,胡静,蒋文燕.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机制[J]
.环境保护,2017,45(16):19-24.
被引量:12
8
于凤丽,陈伟莉,刘冬影.
生态学视域下鄂伦春族聚居区植物资源利用探究[J]
.黑河学院学报,2018,9(2):179-180.
9
孟庆瑜,张思茵,欧钰娟.
河北省清洁生产立法问题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4):112-118.
10
杨振姣,郭纪斐,姚佳.
北极海洋生态安全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及应对[J]
.中国海洋经济,2017,2(2):165-178.
被引量:1
1
吕晨辰.
浅析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兴衰的关系[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S2):84-86.
2
杨逸畴.
新疆塔里木盆地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兴衰初探——以克里雅河地区为例[J]
.地理环境研究,1989,1(1):53-60.
被引量:3
3
张绍志.
实施“绿色计划”建立全新的生态经济模式[J]
.重庆调研,2002(11):10-11.
4
吴承慧,丛日凤.
循环经济是环保的根本之路[J]
.北方环境,2004,29(3):32-34.
5
赵树丛.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J]
.内蒙古林业,2014(9):1-1.
6
Zhao Xiaohong He Jia Jiang Li.
A stud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ibet of China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mode[J]
.Ecological Economy,2006,2(3):235-244.
7
刘向群,张云.
组建“国际静脉产业技术管理学院”的可行性研究[J]
.资源再生,2017,0(3):18-21.
8
曹铮.
浅论经济管理新模式——循环经济[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35-35.
被引量:3
9
孙贻超,姬亚芹.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和对策[J]
.城市,2003(2):40-42.
被引量:12
10
李正健.
浅析“真正的可持续蕴涵于不可持续之中”[J]
.才智,2012,0(5):153-153.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