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旋宫转调”辨析
被引量:
4
A Differentiation and Analysis of "xuang gong Zhuan diao"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是笔者学习中国传统“宫调”理论之心得体会。文中就“旋宫转调”的种种解释提出了几点质疑,并冒昧地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观点。
作者
刘永福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5-120,共6页
Music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旋宫转调
阐述
宫调
见解
中国传统
观点
辨析
质疑
解释
分类号
J612.1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21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11
1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221页.
2
同[3],第85页.
3
杜亚维编著《中国民族基本乐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78页.
4
张振涛《中国传统乐理实用知识》,载薛良等编《音乐的实用知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252页.
5
[8]同[3].
6
同[6],第240页.
7
杜亚雄.
中西乐理之比较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3):13-18.
被引量:16
8
杜亚雄.
中国乐理的一些基本概念[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3):8-11.
被引量:6
9
分别见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流》、张振涛《中国传统乐理实用知识》、杜亚雄《中国民族基本乐理》等.
10
陈应时.
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1):1-8.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30
1
刘永福.
关于建构中国音乐基本理论体系的思考——由杜亚雄《中国民族基本乐理》而引发[J]
.人民音乐(评论),2001(11):47-51.
被引量:14
2
张君仁.
当代民族音乐学与中国的状态及趋势[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3):3-7.
被引量:29
3
王小龙.
一体两翼 直面本真——中国特色基本乐理学科建设构想[J]
.人民音乐(评论),2004(6):26-29.
被引量:6
4
陈应时.
一种体系 两个系统——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宫调”[J]
.中国音乐学,2002(4):109-116.
被引量:14
5
徐运平.
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致血糖升高[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4):306-306.
被引量:12
6
陈明,陈春轩.
“音程”的基本类别与理论表述[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4):64-66.
7
戴竹音.
谈“世界民族音乐”在基本乐理教学中的可行性渗透[J]
.艺术教育,2007(2):43-43.
8
杨殿斛.
基本乐理:亟待加强建设的课程——关于基本乐理课程建设的思考[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1):81-86.
被引量:16
9
张娟.
先秦音乐艺术中的声学成就[J]
.科技创新导报,2007,4(31):68-69.
10
杨善武.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的体系建构[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28(3):44-4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13
1
丁铃.
德彪西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的配器分析[J]
.艺术探索,2004,18(5):23-30.
被引量:3
2
刘永福.
关于建构中国音乐基本理论体系的思考——由杜亚雄《中国民族基本乐理》而引发[J]
.人民音乐(评论),2001(11):47-51.
被引量:14
3
黄汛舫.
控制演化作曲教学法[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3):32-36.
被引量:1
4
张业茂.
主题的空间性发展与音乐的立体结构──巴托克《为弦乐、打击乐与钢片琴而作的音乐》第一乐章中的新思维[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S1):5-10.
被引量:3
5
周倩.
巴托克《第六弦乐四重奏Ⅰ》的发展手法及曲式结构特征[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S1):104-105.
被引量:2
6
庄曜.
计算机音乐通用信息数据分析[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0(2):17-20.
被引量:4
7
戴定澄.
西方“新艺术风格”与15世纪上半叶多声音乐的理论与实践(上)[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1):35-45.
被引量:4
8
秦西炫.
兴德米特旋律理论的实际运用[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2):59-64.
被引量:7
9
刘诚.
杰苏阿尔多半音化和声风格探微[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4):17-29.
被引量:10
10
阮弘.
异曲同工 不谋而合——我国民间音乐多声手法与西方近现代和声技法之比较[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2):129-13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施咏,刘绵绵.
谈"旋宫又转调"与"转调又旋宫"——兼与刘永福先生商榷[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1):52-53.
被引量:1
2
庄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音乐形态研究概述[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3):19-33.
被引量:8
3
秦德祥.
中国传统音乐的“调性色彩变换手法”——“旋宫”、“犯调”及“变音阶”[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3):58-67.
被引量:3
4
刘莉.
20世纪90年代后有关民族乐理的研究评述——以学术文章为例[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3(2):53-55.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秦德祥.
中国传统音乐的“调性色彩变换手法”——“旋宫”、“犯调”及“变音阶”[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3):58-67.
被引量:3
2
韩杰.
民乐音源开发的现实意义[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9(2):130-131.
3
李美丽.
我国“曲式与作品分析”译著、论著探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15(6):147-148.
4
周杏.
文以载道,乐以载学——记姚恒璐教授其人、其文、其乐[J]
.音乐创作,2014(10):23-28.
被引量:1
5
张宇.
音乐分析学科发展综述——试谈关于音乐分析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238-239.
被引量:1
6
张燕.
《童年印象》创作技法与演奏研究——第二首《今天不要游逛了》[J]
.当代音乐,2015(1):72-73.
7
张宇.
“道妙无形,文以载道”——从思维范式解读中国音乐界音乐分析技术与观念之发展[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5(1):79-82.
8
张燕.
《童年印象》创作技法及演奏研究——第一首《伊凡的歌》[J]
.音乐创作,2015(11):170-172.
9
张升浩.
音乐形象分析在作曲理论课程中的作用[J]
.艺术教育,2017(6):78-79.
10
柳飞.
独行者的音乐之旅[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1):69-74.
1
李来璋.
七宫还原[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2):90-91.
被引量:8
2
方光耀.
律与笛[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S1):58-66.
被引量:1
3
启祥.
略论“旋宫转调”在戏曲唱腔中的运用[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2(3):39-42.
4
刘永福.
“皆无‘调式’之含义” 何来“旋宫转调说”[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30(3):109-118.
5
刘永福.
黄翔鹏“宫调”理论研究[J]
.音乐探索,2016(1):58-64.
6
李石根.
西安鼓乐中的音阶变异[J]
.中国音乐学,1987(3):40-47.
被引量:12
7
蒲亨建.
十二平均律是非自然律制吗?[J]
.中国音乐学,1993(2):72-75.
被引量:2
8
于韵菲.
评《葛铭对“旋宫转调”概念之求解与索考》[J]
.中国音乐学,2011(3):119-126.
被引量:1
9
孙建华.
试论旋宫转调[J]
.音乐研究,1981(4):47-65.
被引量:3
10
李云洁,樊凤龙.
简述中国古代律学的发展历程[J]
.江西社会科学,2002,22(11):125-126.
被引量:3
中国音乐学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