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学数学月刊》
2000年第10期5-7,共3页
The Monthly Journal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同被引文献8
-
1康贝贝,张艳,石宏.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客观因素及对策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4(11):20-22. 被引量:11
-
2徐正春,陈锡沐,陈北光,王绍增.以"导师制"为依托 开展"林业之星"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4,22(6):9-11. 被引量:3
-
3刘果.论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5):22-23. 被引量:2
-
4G波利亚.怎样解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4-66.
-
5刘文伟,罗云星,张锡钦,卞伟华.浅谈生物技术本科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9(6):111-112. 被引量:8
-
6项俊,钟玉林,干建平,兰智高,程水明,方元平,方建平.生物学实验课程创新体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80-82. 被引量:7
-
7杨颖.立足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125-127. 被引量:18
-
8范宗宪,姚雅芬,王世军,于海江,韩振强.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5):74-75.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6
-
1吴兴泉,陈士华.制约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及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2009(23).
-
2陈士华,吴兴泉,景红娟.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科教文汇,2009(26):22-22. 被引量:1
-
3陈士华,吴兴泉.以科技创新活动为中心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2010(27):23-23. 被引量:2
-
4吴兴泉,陈士华.依托“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科教文汇,2010(33):24-25. 被引量:11
-
5王振友,赵星.浅谈科技创新活动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作用——以内蒙古T大学学生科技创新活动ACM/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为例[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1):1-4. 被引量:2
-
6周以宏.浅谈数学直觉的解题功能[J].数学通报,2004,43(2):26-27.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29
-
1刘健丰.“逆变、创新、求简”:创造性的解题策略[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21(6):61-62.
-
2许智勇,谭毅.数学直觉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2):92-93. 被引量:2
-
3管志忠,吕楠.解选择题的数学直觉方法探析与研究[J].科教文汇,2007(01X):75-75.
-
4杜以山.类比推理在中学课堂上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66-66.
-
5刘海波.谈高中数学中的类比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0(20):4-5. 被引量:2
-
6杜训昙.一节学生不愿结束的课[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17):127-128.
-
7朱华峰.高中学生数学联想的展开[J].上海中学数学,2012(1):62-64.
-
8连兆大.“挑战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J].衡水学院学报,2012,14(2):102-105. 被引量:2
-
9王兴波,麦伟强.创新行为的特质分析暨工科大学生创新活动引导方式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2(16):240-242. 被引量:2
-
10吴功德,王晓丽,郑鹏飞.科研项目对在校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9):131-132. 被引量:1
-
1黄雪芳.竞争意识下的英语语音学习[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5(10):21-23.
-
2侯荣富.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培养[J].启迪与智慧(中),2013(7):65-65.
-
3李艺潇,高树静,崔春霞.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J].今日财富,2009(10):80-80. 被引量:2
-
4秦伟杰,黄红霞.中学生心理问题应重视[J].青年文学家,2011,0(4X):167-167.
-
5刘晓玲.高中生创造性倾向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6(4):34-36. 被引量:2
-
6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创造性人格中坚持性较弱[J].小学德育,2007(20):4-4.
-
7荀步章.循学生学习心理 在数学课堂漫溯[J].小学教学研究,2017(2):19-21. 被引量:1
-
8我国中小学生好奇心强而冒险性弱[J].家庭教育(中小学版),2011(10):48-48.
-
9贾香花.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天中学刊,2008,23(4):131-134. 被引量:4
-
10体育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J].初中生之友(青春号)(中),2010(5):4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