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25-126,共2页
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同被引文献20
-
1汪子荣.生物多样性依赖于生物技术的进步与创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z2):38-39. 被引量:1
-
2余晓泓.生态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J].东北亚论坛,2000,9(3):85-87. 被引量:4
-
3杨士建.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4):38-39. 被引量:9
-
4胡玉洁,张光生,朱益波,周青.论城市环境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4):78-80. 被引量:7
-
5茂涛,彭庆刚.环境安全及其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3):42-44. 被引量:2
-
6孟凯.黑土生态系统脆弱性成因与修复[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2):66-67. 被引量:6
-
7张录强.不同条件下的生物进化[J].生态经济,2005,21(11):24-25. 被引量:2
-
8张振钿,黄国锋,钟流举.基因污染与生态环境安全[J].生态环境,2005,14(6):987-989. 被引量:11
-
9刘用场.外来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控制对策[J].福建农业学报,2005,20(B12):190-193. 被引量:3
-
10麦克迈尔 王晓红译.危险的地球[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引证文献3
-
1张佳丽,海热提·涂尔逊.物种承载力与环境安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z1):122-124.
-
2李天昕,宋存义,林海,谷为民.基于大安全观的环境安全[J].江苏环境科技,2004,17(3):44-46. 被引量:4
-
3程舸,李冬梅.环境安全概念及重要性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318-322.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14
-
1何平,詹存卫.环境安全的理论分析[J].环境保护,2004,32(11):53-57. 被引量:16
-
2雷蕾,姚建,吴佼玲,唐静.环境安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17(1):26-28. 被引量:3
-
3谢有奎,陈灌春,李永青,谯华,敖漉.环境安全概念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6,22(2):76-78. 被引量:9
-
4黄玲.高层建筑的环境安全影响因子分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3(3):39-41.
-
5俞姗姗,马三剑,石剑荣.加强城市环境风险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江苏环境科技,2006,19(6):61-64.
-
6李艳华,杨尽.浅析室内环境安全问题及防治[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3):33-36. 被引量:2
-
7黄玲,苏永强.高层建筑群的环境安全评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4):196-199. 被引量:1
-
8黄玲,苏永强.高层建筑的环境安全分析与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4):67-69. 被引量:3
-
9徐敏,丁海燕,薛秋,钟兰艳,刘明.响水县陈港化工园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改善措施[J].林区教学,2010(6):125-127. 被引量:1
-
10罗应鹏.浅议公众参与维护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J].商情,2010(16):12-13.
-
1张卫东.有关从猿到人过渡阶段中的几个问题[J].南方文物,1985(1):40-46.
-
2王晓.中年人应补充的三大维生素[J].健身科学,2007(2):39-39.
-
3赵懂幻.医院后勤节能降耗对策思考[J].绿色科技,2018,20(2):129-130. 被引量:6
-
4弗莱明·伯尔威格,魏汉涛(译),齐文远(审校).丹麦的刑事法何时回归理性[J].刑法论丛,2010(4):290-313.
-
5王宁宁,付瑜.几百年后重回地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1(4):61-61.
-
6防紫外线,冬天更需要一副合格的太阳镜![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8,0(4):96-96.
-
7郑彪.苏共新政治思维述评[J].世界经济文汇,1988(6):53-57.
-
8兰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7(21):154-154.
-
9孟宪瑞.浅谈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7(7Z):221-221.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