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红外测温仪用于煤样瓦斯解吸与温度关系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八个不同煤样,在注人不同压力的瓦斯,进行瓦斯解吸与温度关系的实验。揭示了瓦斯赋存量相近的煤,解吸时引起的煤体温度变化也相近;瓦斯赋存量高的煤,解吸时引起的煤体温度变化量也大,这意味着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也越大。
作者
张才根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出处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17-18,25-49,共2页
Safety in Coal Mines
关键词
红外测温仪
煤
样品
瓦斯
温度
分类号
TD712.5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7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107
1
郭立稳,俞启香,秦长江.
龙山煤矿煤与瓦斯突出温度异常现象分析[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27(z1):53-56.
被引量:6
2
高兰香,沈国土,蔡继光,高景,董占海.
红外热像理论建模中的体效应研究[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36(z2):597-599.
被引量:4
3
刘纪坤,何学秋,王翠霞.
红外技术应用煤体瓦斯解吸过程温度测量[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9):1161-1165.
被引量:13
4
魏风清,史广山,张铁岗.
基于瓦斯膨胀能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研究[J]
.煤炭学报,2010,35(S1):95-99.
被引量:44
5
李国华,吴立新,吴淼,曲敬信.
红外热像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04,33(3):227-230.
被引量:95
6
И.А.雷任科,И.Я.叶列明,邵军.
按温度状况预测煤层近工作面地带的突出危险性[J]
.煤炭工程师,1989(5):43-45.
被引量:2
7
邢素霞,张俊举,常本康,钱芸生.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04,33(5):441-444.
被引量:89
8
杨建民,李春孝,张玉升.
浅谈大型建(构)筑物倒塌事故的救援程序、措施与组织指挥[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3(5):485-487.
被引量:6
9
赵艾叶.
波兰煤矿用连续温度监测法预测预报煤与瓦斯突出[J]
.中州煤炭,1994(6):46-47.
被引量:4
10
武建民,常绍勇,崔代秀.
利用红外热像技术观察不同环境气温对人体头颈部皮温的影响[J]
.激光与红外,1995,25(4):38-4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2
1
刘纪坤,何学秋,王翠霞.
红外技术应用煤体瓦斯解吸过程温度测量[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9):1161-1165.
被引量:13
2
刘纪坤,王翠霞.
煤体瓦斯解吸过程温度场测量研究[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3,33(5):522-526.
被引量:5
3
刘纪坤,王翠霞.
瓦斯解吸过程温度变化实验测量研究[J]
.煤矿安全,2013,44(11):5-7.
被引量:3
4
刘纪坤,王翠霞.
含瓦斯煤解吸过程煤体温度场变化红外测量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9):107-111.
被引量:8
5
崔陆军,王佩雪.
基于ATmega16L单片机的矿用甲烷和温度监测仪设计[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3(11):17-18.
被引量:1
6
石东平,吴超,李孜军,潘伟.
红外热像技术在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J]
.红外技术,2015,37(6):528-535.
被引量:12
7
史广山,魏风清,高志扬.
煤粒瓦斯解吸温度变化影响因素及与突出的关系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15(5):78-81.
被引量:7
8
吴鑫,李基,李国辉,聂闻,涂梓涵.
煤与瓦斯突出热动力学过程试验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27(5):105-110.
被引量:3
9
张宪尚,隆清明,吕贵春.
瓦斯解吸吸热对气体压力测定的影响与煤样罐优化[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8,46(1):46-50.
被引量:3
10
马月彬,董利辉,赵越超,李光耀.
煤体吸附瓦斯过程温度场变化实验研究[J]
.煤矿安全,2018,49(9):14-1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1
1
杨涛,叶秋生,顾勇攀,刘梦杰.
煤样瓦斯多次充气吸附过程温度变化规律[J]
.煤炭工程,2019,51(11):106-110.
2
胡礼玉,李玉贵.
治亏企“若烹小鲜”——记四川东风嘉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文[J]
.经营与管理,2000(5):20-22.
3
刘波,李海洋,刘夷平,郑伟.
材料表面发射率的影响及其测量技术研究进展[J]
.工业计量,2018,28(6):90-94.
被引量:2
4
陈功胜,高艳忠.
松软煤层瓦斯抽采钻孔不提钻下入筛管技术[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5):592-596.
被引量:22
5
管伟明.
微波加热煤储层的共轭传热模型[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11):1447-1452.
被引量:8
6
朱启朋,桑树勋,刘世奇,舒姚.
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模型与模拟研究[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5,35(1):9-14.
被引量:6
7
李锋,刘晓,梁爽.
基于红外作用条件下瓦斯解吸特征实验研究[J]
.煤矿安全,2015,46(6):1-3.
8
石东平,吴超,李孜军,潘伟.
红外热像技术在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J]
.红外技术,2015,37(6):528-535.
被引量:12
9
王翠霞,李树刚.
低阶煤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瓦斯吸附的影响[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25(10):133-138.
被引量:17
10
巩稼民,王贝贝,郭涛,柳华勃,刘坤鹏,徐嘉驰,张正军.
用于分析灰度与温度相关性的红外探测设备[J]
.红外技术,2016,38(2):168-174.
被引量:5
1
王宏伟.
利用摄影测量研究地表变形的探讨[J]
.科技资讯,2007,5(19).
2
李本江.
对采矿工程井下测量技术的分析[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12):95-95.
3
高思源,李增华,杨永良,刘震.
煤低温氧化活化能与温度关系实验[J]
.煤矿安全,2011,42(7):23-27.
被引量:11
4
李松海.
煤矿工程井下测量研究[J]
.中国科技博览,2014(18):337-337.
5
李晓豁.
采煤机运动参数对工作面温升的影响[J]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0(2):94-96.
6
余印恩.
煤矿井下工程测量研究[J]
.大科技,2013(18):222-223.
7
朱海兵.
煤矿工程井下测量研究[J]
.科技风,2008(19):15-15.
被引量:4
8
赖琼,周汉初.
金矿化学分析方法及金量测量研究[J]
.科学与财富,2015,7(25):306-306.
9
苑宏伟,周福宝.
煤矿开采区域铁路下沉位移的测量研究[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30(2):18-19.
被引量:1
10
唐刚,单平.
煤矿粉尘双波长消光法测量研究[J]
.环境技术,1997(6):19-21.
被引量:2
煤矿安全
199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