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保释解读与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改革
被引量:
1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保释制度在保障公民人身权利、降低羁押率、节约司法资源和实现刑事司法的社会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其与取保候审的本质差异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提出改革取保候审的建议 ,以适应刑事司法民主化、科学化和人道化的改革、发展趋势。
作者
周伟
机构地区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0-51,共12页
Law Science
关键词
刑事司法
取保候审制度
保释制度
司法资源
羁押
人道化
人身权利
改革
节约
中国
分类号
D915.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91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40
参考文献
3
1
周伟.
保障人权——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价值[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2):10-14.
被引量:15
2
周伟,汤晖.
从例外到寻常:英国的附和件保释[J]
.当代法学,2003,17(12):94-97.
被引量:15
3
周伟.
公民人身自由的宪法保护[J]
.法学,2003(7):10-12.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7
1
[英]费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30页.
2
Fiona Paterson, ed., Understanding Bail in Britain, The Scottish Office Central Research Unit,1996, p. 35.
3
Fiona Paterson, ed., Understanding Bail in Britain, The Scottish Office Central Research Unit,1996p. 40.
4
Neil Corre, Bailin Criminal Proceeding, London,Fourmat Publishing, 1990, p. 14-5.
5
Neil Corre, Bailin Criminal Proceeding, London,Fourmat Publishing, 1990, p. 20.
6
P. J. Schwkkard,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Juta&Co. Ltd., 1999, p. 76.
7
周伟.
保护人身自由条款比较研究——兼论宪法第37条之修改[J]
.法学评论,2000,18(4):18-25.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35
1
陈卫东,刘计划.
2004年刑事诉讼法学学术研究回顾[J]
.法学家,2005(1):85-89.
被引量:1
2
孟卧杰,黎慈.
警察院校宪法学教学的重要性[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20(2):185-187.
被引量:2
3
孟卧杰,黎慈.
论警察院校的宪法学教学与人民警察的宪政素养问题[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0(3):74-77.
4
李刚.
反思与重构:从取保候审到保释制度[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4):65-70.
被引量:2
5
章海.
刑事证明的正当程序——以非法证据排除的适用为视角[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6):32-36.
被引量:2
6
司成君.
刑事程序正义与人权保护[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1):35-37.
7
张书林.
论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J]
.世纪桥,2008(2):59-60.
被引量:1
8
陈军.
美、中宪法人身自由保障比较研究[J]
.特区经济,2008(8):242-244.
9
陈军.
美、中两国人身自由宪法保护比较分析及启示[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9(1):33-38.
被引量:2
10
刘卉.
论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理论基础与性质——以死刑核准权的变革为视角[J]
.河南社会科学,2008,16(6):60-6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91
1
孙长永.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与人身强制措施制度的完善[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2):108-131.
被引量:84
2
晏向华.
保释制度的借鉴意义及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保释制度国际研讨会述要[J]
.人民检察,2003(5):26-28.
被引量:5
3
唐亮.
中国审前羁押的实证分析[J]
.法学,2001(7):29-35.
被引量:74
4
门金玲.
对我国取保候审适用的实证研究——以某市基层侦查机关为视角[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8(2):8-13.
被引量:7
5
胡国建.
在理念与现实之间——取保候审遭遇冷落及其原因分析[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2):96-98.
被引量:2
6
唐磊,吴常青.
论羁押的替代措施和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4):19-24.
被引量:10
7
姚建才,晓龙.
中国应建立独立的少年保释制度[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3):21-22.
被引量:6
8
陈瑞华.
未决羁押制度的理论反思[J]
.法学研究,2002,24(5):60-83.
被引量:174
9
李忠诚.
刑事强制措施功能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5):115-124.
被引量:19
10
李祥金.
英国和美国的保释制度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39-14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8
1
伍子健.
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以法域外相关制度为镜鉴[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31):24-25.
2
姜慧菊.
我国非羁押性刑事强制措施的重构[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7(6):76-78.
3
周伟,邵尔希.
释放还是羁押——扩大适用取保候审的困难与选择[J]
.现代法学,2007,29(1):154-161.
被引量:13
4
张桂霞.
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几点思考[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1):108-110.
5
崔雪梅.
借鉴保释制度谈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J]
.辽宁警专学报,2007,9(6):8-10.
被引量:1
6
张书林.
论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J]
.世纪桥,2008(2):59-60.
被引量:1
7
贺夏熙.
反思 借鉴 构建——程序化的取保候审制度[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10(1):60-60.
8
褚福民.
取保候审的实体化[J]
.政法论坛,2008,26(2):122-132.
被引量:18
9
杨松才.
从人权角度论析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之改善[J]
.太平洋学报,2008,16(8):48-53.
被引量:2
10
赖亮洲,杜思危.
用法治的眼光看中国的取保候审制度——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在法治精神方面的缺失[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5):43-44.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施珠妹.
论审前非羁押监管模式的数字化转型[J]
.刑事法评论,2023(1):476-491.
被引量:1
2
马磊,高蕴嶙.
公安机关决定取保候审中的执法公信力问题研究[J]
.西南法律评论,2018,0(1):197-209.
3
李建明.
羁押制度改革对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的兼顾[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1):206-215.
被引量:2
4
张书林.
论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J]
.世纪桥,2008(2):59-60.
被引量:1
5
陈卫东,刘计划.
刑事诉讼法治视阈中的理论新探索[J]
.法学家,2008(1):98-102.
6
卞建林,田心则.
行进中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关键词展开--2007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J]
.中国法学,2008(2):168-180.
被引量:2
7
刘立霞.
取保候审中的人格调查刍议[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5):70-77.
被引量:1
8
冯晓音.
流动人口犯罪强制措施适用的现实困境与前景展望——以杭州市为例[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4):68-72.
被引量:3
9
钱洪良.
以品格证据为视角看取保候审[J]
.河北法学,2009,27(2):43-47.
被引量:5
10
王婷,刘原.
未决羁押的公正性及保障[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2):93-94.
1
尹腾.
取保候审法律性质之重新定位[J]
.法制与社会,2007(11):248-248.
2
张华.
法国无罪推定原则的历史考察[J]
.理论月刊,2008(3):147-149.
被引量:4
3
林达.
美国反对社区“黑道化”的借鉴意义[J]
.社区,2005(22):35-35.
4
徐锟,付令.
汶川启示录:以人为本理念的全面胜利[J]
.华商,2008,0(4):5-5.
5
章惠萍.
男性性权利的刑法保护[J]
.河北法学,2006,24(8):53-55.
被引量:12
6
卢谷.
渎职罪之罪数形态研究——徇私枉法型渎职罪与受贿罪的竞合问题[J]
.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4):135-136.
7
刘国付.
降低逮捕适用率的路径探讨[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7(3):268-270.
8
李雪梅.
论公民的隐私权及其精神赔偿[J]
.云南电大学报,1995,0(3):45-48.
9
董邦俊,唐子艳.
非法拘禁罪及其立法之质疑[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3,16(2):19-22.
被引量:6
10
耿丹.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之探讨[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2):86-87.
法学
2004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