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0-62,共3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二级参考文献19
-
1赵重能.试议考试制度改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1(S1):40-41. 被引量:2
-
2魏新.关于我国教育投入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7,18(6):29-35. 被引量:29
-
3张亚群.理性认识高考负面影响[J].粤海风,2003(2):35-39. 被引量:5
-
4郑晓江.又是质疑高考时[J].粤海风,2002,0(5):38-40. 被引量:1
-
5李慧菊.教育:下一代会更好吗[J].远见,1992,(7).
-
6陈柔缙.多元人学才是怪兽中的怪兽[J].新新闻周报,2002,(795).http://www.kmt.org.tw.
-
7周祝瑛.谁作弄了台湾教改[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3.192-193.
-
8国民党政策说帖.变调的多元人学.2002-5-20.http://www.kmt.org.tw.
-
9教育通讯,1940,3(17).
-
10教育通讯,1940,3(21).
共引文献57
-
1刘一彬.游走于科举与高考之间:一种超越的科举整体观[J].教育与考试,2009(6):38-43. 被引量:1
-
2刘云派,黄祥军,张厚新.与时俱进加强高校行政监察工作[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04,20(3):81-83.
-
3张亚群,巨玉霞.高考改革观点述评[J].基础教育参考,2005(6):10-13. 被引量:7
-
4易芳,朱乐红.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J].甘肃农业,2006(4):219-220. 被引量:1
-
5孙中涛.浅析当前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及其试点[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4):42-45. 被引量:11
-
6易芳,朱乐红.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服务和谐社会[J].高等农业教育,2006(10):73-76. 被引量:1
-
7吕慈仙.高等学校按学科大类招生的现状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1):65-68. 被引量:56
-
8覃红霞.以治学为乐--刘海峰教授学术研究述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7-14. 被引量:1
-
9郭瑛,付耕南.浅析俄罗斯高校国家统一考试制度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5):102-104. 被引量:1
-
10王金利.美国多元招生制度在我国实行的文化瓶颈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8,26(5):71-73.
同被引文献101
-
1张利菊,张欣.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比较[J].理工高教研究,2003,22(4):22-23. 被引量:6
-
2杨峻,刘亚军.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转变刍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6(2):5-12. 被引量:39
-
3朱宁波.英、法、德大学招生制度的特色及启示[J].教育科学,1994(4):57-58. 被引量:1
-
4李进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大力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3,47(2):49-55. 被引量:6
-
5张艳辉.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述评[J].教育科学,2004,20(3):55-57. 被引量:20
-
6吕文华,李凤忱.俄罗斯国家体制转轨后教育体制的变化[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9):14-17. 被引量:5
-
7肖锋.对我国高校考试和招生制度的几点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165-168. 被引量:3
-
8管培俊.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个观点[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4):3-7. 被引量:81
-
9陆兴发.英国高等教育自治制度及运行模式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4,24(3):5-12. 被引量:9
-
10樊本富.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英、日两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航海教育研究,2004,21(3):17-2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21
-
1钟鸿云,王少滨.教育创新——创新教育的全方位实践与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S1).
-
2张永伟,张鑫.法国高等院校招生制度及其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7(3):680-681. 被引量:1
-
3王志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思路分析[J].成功,2013(7):154-154. 被引量:1
-
4邹林斌,关颖婧.中美高校招生方式比较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1):106-108. 被引量:1
-
5盛晓娜,王蕴秋.中英高校招生制度比较与借鉴[J].外国教育研究,2006,33(11):51-54. 被引量:3
-
6付耕南.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制度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7,34(1):42-46. 被引量:5
-
7吕慈仙.高等学校按学科大类招生的现状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1):65-68. 被引量:56
-
8梅仪新.高等教育制度比较研究热点问题回顾与思考[J].教学研究,2007,30(5):381-384.
-
9蓝玉.对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若干思考[J].学术论坛,2009,32(9):182-185. 被引量:3
-
10邹菁,陈群.中外高校招生方式比较研究[J].考试周刊,2009(46):14-1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91
-
1李玉全,张海艳.高等院校“大类招生”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6):88-89. 被引量:1
-
2晋云海.高校大类招生综述[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11):237-237. 被引量:1
-
3张颖.试论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J].西伯利亚研究,2008,35(2):67-70. 被引量:1
-
4郭瑛,付耕南.浅析俄罗斯高校国家统一考试制度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5):102-104. 被引量:1
-
5郑云,龚剑.高职建筑设备专业大类招生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128-128. 被引量:1
-
6王文强.俄罗斯推行国家统一考试构建国家教育标准的高考制度改革述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6):172-175.
-
7邹菁,陈群.中外高校招生方式比较研究[J].考试周刊,2009(46):14-16. 被引量:2
-
8方晓明,王湖滨.英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沿革及启示[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21(4):388-392. 被引量:4
-
9罗琼.浅谈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167-168. 被引量:3
-
10徐进,许娟.浙江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招生的新特点及应对策略[J].嘉兴学院学报,2010,22(4):99-102. 被引量:1
-
1王卫平,童德军.中外高校大学生招生制度比较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16(4):24-26. 被引量:1
-
2王樱南.高校招生制度国际横向比较研究[J].文学教育,2011(24):146-147.
-
3刘延明.我对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看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217-217. 被引量:1
-
4张钗.大学生毕业后的呼唤-敢问路在何方[J].俪人(教师),2015(3):269-269.
-
5樊凯丹.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讨[J].才智,2014,0(30):198-198. 被引量:2
-
6张建辉.浅析构建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J].课外语文(下),2014,0(12):116-116.
-
7张瑞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突破[J].赤子,2016(20).
-
8郑亚杰.我国高校学分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14):10-11. 被引量:1
-
9阮慷.国防教育需与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战略相适应[J].学理论,2016(5):187-188.
-
10何健.中美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比较与启示[J].高教与经济,2003,16(1):3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