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MM5物理量对我区暴雨过程预报能力的分析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我区 2 0 0 4年 4~ 6月几次暴雨天气过程的MM 5高度场、涡度场、水汽通量散度场、θse等 5个物理量进行分析 ,以期了解MM 5对我区暴雨天气的预报能力 ,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量化指标 。
作者
晏理华
陈晓弟
机构地区
贵州省铜仁地区气象局
出处
《贵州气象》
2004年第5期12-16,共5页
Journal of Guizhou Meteorology
关键词
MM5
暴雨
预报能力
分类号
P459.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3
1
刘春霞.
1998年5月23~24日暴雨过程的Q矢量分析[J]
.广东气象,2000,22(z1):26-28.
被引量:1
2
郭卫华,王延贵,李华昭,李春光.
几种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释用分析[J]
.山东气象,2005,25(1):19-20.
被引量:1
3
汪克付,叶金印.
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Q矢量分析及落区预报[J]
.气象,1995,21(3):40-43.
被引量:15
4
杨小艳,曹希孝.
准地转Q矢量诊断场与暴雨关系的分析[J]
.气象,1995,21(11):17-21.
被引量:31
5
炎利军,黄先香,韦荣基,陈志芳.
佛山暴雨预报的物理量指标法及集成预报分析[J]
.广东气象,2006,28(2):19-22.
被引量:11
6
曾小团,农孟松,岑瀚,邓海光.
桂西两次强降雨过程对比分析[J]
.广西气象,2006,27(3):18-21.
被引量:13
7
杨林,佘燕.
黔南区域性强降水的Q矢量和KY指数数值预报诊断业务系统[J]
.广西气象,2006,27(A03):2-3.
被引量:4
8
白乐生.准地转Q矢量分析及其在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1988,14(8):25-30.
9
黄先香,炎利军,施能.
佛山市前汛期旱涝及其环流异常特征[J]
.广东气象,2007,29(3):15-18.
被引量:22
10
岳彩军.
Q矢量及其在天气诊断分析中应用研究的进展[J]
.气象,1999,25(11):3-8.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1
1
唐洁,彭端,舒锋敏,李厚伟.
Q矢量诊断在肇庆前汛期强降水预报中的释用[J]
.广东气象,2007,29(4):18-2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柯文华,杨端生,陈映强.
一次强盛副高控制下的短时暴雨诊断分析[J]
.广东气象,2008,30(2):31-33.
被引量:13
2
彭端,姜丽萍.
肇庆市降水与地质环境耦合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4):30-31.
被引量:7
3
林国冲,陆卫华.
高州开汛指标的补充及其意义[J]
.广东气象,2009,31(2):30-31.
被引量:4
4
于爱兵,苗春生,王坚红.
2009年6月河南一次飑线过程的成因分析[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10,33(1):31-39.
被引量:7
5
罗桂森,陈若君,许沛林,林扬海.
利用IIS FTP组件实现县级CMACast小站文件推送[J]
.广东气象,2013,35(4):74-77.
被引量:1
1
武麦凤,梁生俊,李春娥.
渭河流域三次暴雨过程水汽和上升运动的垂直结构比较[J]
.暴雨灾害,2010,29(3):245-250.
被引量:17
2
任余龙,寿绍文.
西北东部一次大暴雨数值模拟及中尺度分析[J]
.气象科学,2008,28(3):316-321.
被引量:12
3
陈秋吉,梁宝荣,尹海燕.
北海夏季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92-9895.
被引量:6
4
黄玉霞,王宝鉴,王鹏祥.
青海高原夏季降水异常及其水汽输送特征分析[J]
.气象,2006,32(1):18-23.
被引量:30
5
陈晓红,张娇.
2004年安徽省梅汛期三次暴雨过程的大气低频振荡背景[J]
.应用气象学报,2005,16(6):754-762.
被引量:7
6
何瑞琦.
滨州市一次雨雪过程分析[J]
.农业与技术,2016,36(11):124-125.
7
朱丽华,范广洲,董一平,王炳赟,华维,周定文.
青藏高原夏季500hPa纬向风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我国降水的关系[J]
.大气科学,2011,35(1):168-178.
被引量:11
8
戴晓燕,过仲阳,吴健平,黎薇,林珲.
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上东移MCS环境场特征的聚类分析[J]
.高原气象,2007,26(4):701-707.
被引量:2
9
过仲阳,干嘉元,戴晓燕,郭雅芬,黎薇.
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东移的热力场特征[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7.
10
何海燕,周海元,蔡敏.
2008年14号强台风“黑格比”特征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A02):21-22.
被引量:1
贵州气象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