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新技术革命对传统产业影响的二重性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实质是在新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在老工业基地如何实现新型工业化问题.为此必须首先探讨新技术革命对传统产业影响的二重性问题.
作者
郑文范
机构地区
东北大学
出处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4年第11期45-47,共3页
High-Technology & Commercialization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
新技术革命
传统产业
新型工业化
二重性
影响
性问题
条件
分类号
F4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吕立志.
论科技创新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
.中国软科学,2003(12):152-155.
被引量:11
2
陈宏愚.
关于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及其配置分析的理性思考[J]
.中国科技论坛,2003(5):36-39.
被引量:47
3
郑文范,娄成武.
论科技型企业以知为本的发展模式[J]
.中国软科学,1999(3):83-85.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汪旭.
试论在高科技企业中推行“柔性”管理模式[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6,17(11):15-16.
被引量:3
2
范保群,许庆瑞.
研究所企业一体化模式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1997,17(1):41-44.
被引量:2
3
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科技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
刘小青.我国工业化水平[N].人民日报,2003-01-27(9).
5
夏文斌.发挥后发优势促进跨越式发展[N].人民日报,2003-01-27(9).
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教育与人才资源问题报告[N].科学时报,2003-02-18.
7
黄顺基,走向知识经济时代,1998年
8
董天锡,决策探索,1996年,12期
9
范保群,科技管理研究,1996年,1期
10
汪旭,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6年,11期
共引文献
66
1
邹红.
发挥科技资源优势 提升南京科技创新能力[J]
.南京社会科学,2004(z1):240-244.
被引量:2
2
邹红.
优化南京创业的科技创新机制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2004(z2):187-193.
被引量:2
3
袁红英.
智力资本的投资与价值实现[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24-27.
4
陈志萱.
日本是全球经济最大的威胁[J]
.金融博览,2002(4):54-54.
5
王福民.
论“知本主义”[J]
.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7):75-76.
6
陈杰,田珍,肖引.
论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8):73-74.
被引量:11
7
郑文范.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科技支撑体系[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12):99-101.
被引量:8
8
王骏.
动力之源——论科技创新对城市化的推动[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1):74-78.
被引量:9
9
顾爱华.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区域科技支撑体系[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1):5-8.
被引量:3
10
郑文范.
论科技创新的人格化机制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1(6):93-9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8
1
郑文范.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科技支撑体系[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12):99-101.
被引量:8
2
郑文范.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科技资源优化配置[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2):102-104.
被引量:6
3
郑文范.
科学技术本质的演化论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2005(3):11-15.
被引量:14
4
石勇.
谈谈国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振兴[J]
.求是,2007(9):58-60.
被引量:14
5
.2004年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z].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6
.2004年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R].,2004..
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科技支撑研究报告[R].,2005..
8
国家统计局 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9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7.
10
郑文范.科技价值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引证文献
5
1
郑文范,赵宇.
创新价值与东北老工业基地主导产业振兴[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2):87-91.
被引量:1
2
郑文范,陈凡.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加强自主创新对策研究[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5):109-112.
被引量:1
3
杨建军.
辽宁老工业基地加强自主创新对策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418-421.
4
郑文范,秦树梅.
东北现象的科技根源及其消解[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8):48-50.
被引量:3
5
于洪波,郑文范.
科技演化论视域下装备制造业发展探析[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398-40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张宝玲.
建设沈阳技工品牌现状分析及对策[J]
.时代经贸(下旬),2007(05Z):32-33.
2
胡瑶瑛,方淑芬,张米良.
基于地域生产综合体层面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症结分析[J]
.科技与管理,2008,10(5):49-51.
3
赵红,陈静.
装备制造业现代化进程综合影响因素研究[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35-39.
被引量:2
4
田莹,朱华友,刘志高.
老工业区创意转型及路径依赖突破:一个综述的视角[J]
.科技和产业,2012,12(2):14-17.
被引量:1
5
孙伟仁,徐珉钰.
自主创新驱动与组织模式生成路径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J]
.未来与发展,2012,33(6):96-98.
6
陈晓刚.
科技创新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1):89-94.
被引量:11
1
王英,刘雪松.
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思考[J]
.集团经济研究,2007(10Z):86-86.
2
张春萍.
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思考[J]
.活力,2007(1):52-53.
3
刘智强.
FDI对我国第三产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
.企业导报,2012(2):94-94.
被引量:1
4
宋则.
别拿危机说事儿[J]
.纺织服装周刊,2012(46):8-8.
5
柯广源.
人民币升值趋势及对广东产业影响分析[J]
.珠江经济,2006(8):54-58.
6
涵石.
第8次降息的产业影响[J]
.商界,2002(4):21-21.
7
郑捷.
加入WTO对住房金融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房地产金融,2001(8):7-9.
8
姜斌.
“入世”后如何加强乡镇财源建设[J]
.乡镇财政,2000(2):29-30.
9
王刚.
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业影响的分析[J]
.重庆建筑,2005(8):74-76.
被引量:3
10
张世纪,唐超.
浅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商业银行的机遇[J]
.大庆社会科学,2008(6):96-100.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