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两课教学方法改革浅析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切实提高高职两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改革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要坚持启发式教学,改变灌输方法;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两课教学的艺术性、吸引力。
作者
孙丽艳
机构地区
沈阳理工大学
出处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11期73-74,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关键词
两课教学
高职
教学方法
观点
灌输
启发式教学
改革
发展
坚持
吸引力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4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罗月丰.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13(1):40-45.
被引量:52
2
黄运焘.
灌输理论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初探[J]
.高等农业教育,2004(3):36-39.
被引量:4
3
覃宪儒.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1):174-176.
被引量:9
4
沈壮海.
思想政治教育应在破除旧观念中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2003(21):10-12.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5
1
[美]博耶著.《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03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7.
5
.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9.
共引文献
74
1
王建华,赵月霞.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性和实效性[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6(2):123-124.
2
吕书勉.
高校思想政治在当今社会的具体体现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24-24.
3
苏红霞,李迪蓉,林卫平,徐世红.
开放大学视野下电大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7(1):19-22.
被引量:5
4
苏世静.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8,24(12):3-3.
5
桂龙.
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初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8,24(6):20-21.
被引量:2
6
王洪飞,徐姣.
“8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其成长规律研究[J]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27(6):56-59.
被引量:9
7
孙丽艳.
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
.理论界,2005(3):199-200.
被引量:5
8
朱林,郑长征,李万里.
大学校园时尚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74-77.
9
包德敏,何晓钟.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3):248-251.
10
王萍.
关于“灌输论”研究综述[J]
.探索,2005(4):135-139.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
11
1
庞小宁.
论理工科大学哲学教育[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3):72-73.
被引量:1
2
徐伟.
学生专业差别与“两课”教学[J]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19(3):45-48.
被引量:2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探索——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占安教授[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2):4-6.
被引量:21
4
陈红.
运用“对话互动”改革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2005,25(12):7-9.
被引量:1
5
杨建中,李江云.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28):47-49.
被引量:34
6
唐少杰.哲学的魅力--关于深化哲学公共课中理论思维的若干随想[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
7
邢真.和谐教育.上海教育科研,1999,(8).
8
[美]James H.Banner,Jr.Harold C.Cannon著,陈延榔等译.现代教师与学生必备素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9
彭昆明.创新与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
邢元敏.德育创新与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引证文献
2
1
朱鸿亮,艾军,唐华.
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对理工科学生的吸引力[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152-153.
2
程子军.
在高职思想道德修养课“互动”教学中实现和谐教学[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5):41-4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陈希.
把握好高职“两课”教学的三个环节[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8(12):59-60.
2
宋强玲.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21(5):527-529.
3
杨绍梅.
互动教学模式探析[J]
.时代教育,2013(8):12-13.
4
封寒,张丽.
企业参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点及其衔接路径[J]
.科教导刊,2013(34):74-76.
5
封寒,吉雍俊.
提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
.时代教育,2014,0(21):47-48.
1
王俊林.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两课”教学中的应用[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11):152-152.
被引量:1
2
季小松.
浅谈学生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两课教学的反思[J]
.情感读本,2014,0(12):78-79.
3
贾虹.
提高高职“两课”教育质量[J]
.机械职业教育,2007(1):44-45.
4
吴海光.
课改背景下高职“两课”教师继续教育探析[J]
.机械职业教育,2010(8):21-22.
5
林萍.
高职“两课”社会实践模式探究[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76-78.
6
涂凯迪.
高职“两课”教学改革的信息化探索[J]
.机械职业教育,2015(1):35-37.
被引量:1
7
周晓晓.
高职“两课”教学实效性的问题与对策[J]
.文史博览(理论),2009(9):77-79.
被引量:2
8
毛海波,姜德刚.
高职“两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成人高等教育,2008(2):53-54.
9
黄祐.
加强高职“两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05(8):36-37.
被引量:4
10
柯水云.
对高职“两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辩证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05(3):31-31.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