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话语局限
被引量:7
出处
《文艺评论》
2004年第6期17-20,共4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参考文献6
-
1杨春时,宋剑华.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J].学术月刊,1996,28(12):85-91. 被引量:51
-
2袁国兴.京剧与电影文学研究对于现代文学学科的意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1):81-95. 被引量:5
-
3贺国光.新时期文艺心理学简评[J].文艺争鸣,2002(4):76-77. 被引量:1
-
4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文学评论,1985(5):3-14. 被引量:451
-
52004年《文艺争鸣》总目录[J].文艺争鸣,2004(6):134-136. 被引量:3
-
6薛扬.“文人画”与现代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3(2):32-35. 被引量:2
共引文献495
-
1韩云波.金庸小说研究中的现代性问题[J].浙江学刊,2021(3):12-23. 被引量:4
-
2陈旭光.论中国艺术学研究的“宗白华经验”[J].艺术学研究,2020,0(2):55-65. 被引量:7
-
3杨希帅.“新时期文学”:批评概念的浮沉与“当代文学”的结构变动[J].文艺争鸣,2022(10):85-90.
-
4刘卫国.“专精”与“博通”的融汇——论黄修己先生的学术历程与学科贡献[J].南方文坛,2024(3):30-38.
-
5吴武洲,赵北辰.建国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个人写作[J].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0):9-17. 被引量:2
-
6欧阳文风.态度·方法·着力点:对比较诗学研究的几点思考——重读厄尔·迈纳《比较诗学》[J].当代文坛,2001(4):44-47.
-
7叶虎.20世纪中国文学性质论争及其局限[J].文艺理论研究,2001(6):48-54.
-
8张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话语批判[J].中国文学研究,2009(1):31-34. 被引量:2
-
9丛迎旭,严灵,韩雪.从极权主义到文化工业——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思想评述[J].时代文学,2009(14):162-163. 被引量:1
-
10郭秀琴.论萧红悲剧小说的美感特征[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03-106.
同被引文献93
-
1许荣泉.浅谈IPV6[J].科技信息,2008(24):445-446. 被引量:30
-
2罗岗.现代“文学”在中国的确立以文学教育为线索的考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1):9-25. 被引量:11
-
3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下文论转型的三个维度[J].河北学刊,2007,27(2):119-122. 被引量:16
-
4旷新年.“重写文学史”的终结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转型[J].南方文坛,2003(1):3-6. 被引量:93
-
5李杨.为什么关注文学史——从《问题与方法》谈当代“文学史转向”[J].南方文坛,2003(6):10-16. 被引量:16
-
6钱理群.矛盾与困惑中的写作[J].文艺理论研究,1999(3):48-50. 被引量:99
-
7吴晓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J].文艺理论研究,1999(1):12-20. 被引量:35
-
8倪文尖,罗岗.重建中国“现代文学”的合法性[J].文艺理论研究,1999(1):82-83. 被引量:9
-
9刘康,金衡山.后殖民主义批评∶从西方到中国[J].文学评论,1998(1):150-160. 被引量:39
-
10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文学评论,1985(5):3-14. 被引量:451
引证文献7
-
1任湘云.我们如何想像中国现代文学——关于当前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的反思[J].北方论丛,2006(1):56-58. 被引量:1
-
2邱焕星.子安宣邦日本现代思想批判的启示[J].文学评论,2009(3):27-31. 被引量:1
-
3邱焕星.现代性、近代性[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3):19-22. 被引量:1
-
4邱焕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内在统一性及其问题[J].文艺争鸣,2009(7):58-63. 被引量:1
-
5马建梅.网络时代:文学的消解与突围[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7):52-54. 被引量:1
-
6欧阳文风,李玲.十年行程:网络文学研究的理论视域及其问题[J].云梦学刊,2011,32(5):5-11. 被引量:2
-
7薛扬.“文人画”与现代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3(2):32-3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9
-
1袁国兴.再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话语局限[J].文艺评论,2004(6):17-20. 被引量:7
-
2吴学平.讲述美而不实的故事——论王尔德的“谎言”说[J].学习与探索,2006(6):135-137. 被引量:2
-
3雷黎明.中国文人画与西方现代绘画之比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17(6):113-115. 被引量:1
-
4王晓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现代性”话语批判[J].理论学刊,2012(11):119-124. 被引量:1
-
5伍国桃.论网络文学文本形式的新变[J].安顺学院学报,2014,16(1):18-20. 被引量:1
-
6洪亮.“民国视野”与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7):52-61. 被引量:2
-
7童剑,刘小波.从文艺理论刊物发展看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演变——以《当代文坛》为例[J].扬子江(评论),2015(3):93-99.
-
8丁文俊.记忆与对话:子安宣邦视域下的“交往共有体”[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6,23(2):44-48.
-
9蒋淑媛,黄彬.当“文艺青年”成为“数字劳工”:对网络作家异化劳动的反思[J].中国青年研究,2020(12):23-29. 被引量: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