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第二讲 OLR资料应用于热带大气环流系统的分析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引言 如上一讲所述,OLR能很好地反映热带大气中的大规模上升与下沉区。而热带大气中最主要的两大环流系统——热带辐合带(ITCZ)和副热带高压,分别对应于大规模的上升和下沉运动区。故OLR对这两个热带大气环流系统的分析很有用。本讲介绍如何用OLR分析ITCZ及副热带高压。
作者
蒋尚城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50-53,共4页
Meteorological Monthly
关键词
OLR
热带
大气环流系统
分类号
P40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68
参考文献
4
1
蒋尚城,张卫东.
OLR揭示的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学特征[J]
.地理研究,1994,13(2):27-33.
被引量:12
2
蒋尚城,戴志远.
卫星观测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学特征[J]
.科学通报,1989,34(19):1492-1493.
被引量:19
3
蒋尚城.全球ITCZ的气候特征研究[J]气象学报,1988(02).
4
叶笃正,杨广基.北半球夏季中低纬地区的平均垂直环流与大气中冷热源分布的关系[J]气象学报,1981(01).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徐国昌,李栋梁,蒋尚城.
卫星观测的OLR对夏季青藏高原月雨量及凝结潜热的估算[J]
.高原气象,1990,9(3):256-264.
被引量:28
2
蒋尚城,气象学报,1988年,46卷,241页
3
沈如桂,全国热带夏季风学术会议论文集,1982年
4
陶诗言,中国夏季副热带天气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1963年
5
蒋尚城,OLR的应用和图集,1990年
6
蒋尚城,气象学报,1988年,46卷,2期,241页
7
Zhu Yuanjing,1987年
8
叶笃正,气象学报,1981年,39卷,1期,28页
9
黄土松,南京大学学报,1977年,1期,141页
10
蒋尚城,戴志远.
卫星观测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学特征[J]
.科学通报,1989,34(19):1492-1493.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28
1
李春,康建鹏,吴芃.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与热带对流的关系[J]
.气象科学,2004,24(4):448-454.
被引量:9
2
蒋尚城,杨喜峰,韦革,杨文斌.
1991年江淮梅雨期OLR场的特征[J]
.应用气象学报,1993,4(3):301-309.
被引量:17
3
蒋尚城,张卫东.
OLR揭示的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学特征[J]
.地理研究,1994,13(2):27-33.
被引量:12
4
于玉斌,姚秀萍.
2003年夏季OLR特征及与中国异常天气的关系[J]
.气象,2005,31(7):10-15.
被引量:18
5
姚秀萍,于玉斌,刘还珠.
2003年淮河流域异常降水期间副热带高压的特征[J]
.热带气象学报,2005,21(4):393-401.
被引量:36
6
许晓林,徐海明,司东.
华南6月持续性致洪暴雨与孟加拉湾对流异常活跃的关系[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4):463-471.
被引量:29
7
彭京备,张庆云,布和朝鲁.
2006年川渝地区高温干旱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7,12(3):464-474.
被引量:124
8
何慧,覃志年,庞芳,李艳兰.
邕江洪水的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研究[J]
.地理科学,2007,27(4):506-511.
被引量:5
9
付容,胡亮,谷国军,李耀东.
利用TRMM降水资料对华南和长江流域夏季天气尺度波的对比分析[J]
.中国科学(D辑),2007,37(9):1252-1259.
被引量:8
10
陶玫,吕军,于波.
江苏夏季旱涝环流演变特征分析[J]
.气象科学,2008,28(1):85-89.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67
1
蒋尚城.
第三讲 OLR对低频振荡及ENSO过程的分析应用[J]
.气象,1993,19(12):48-53.
被引量:4
2
王宝鉴,黄玉霞,何金海,王黎娟.
东亚夏季风期间水汽输送与西北干旱的关系[J]
.高原气象,2004,23(6):912-918.
被引量:81
3
蒋尚城,张卫东.
OLR揭示的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学特征[J]
.地理研究,1994,13(2):27-33.
被引量:12
4
陶杰,陈久康.
江淮梅雨暴雨的水汽源地及其输送通道[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4,17(4):443-447.
被引量:23
5
蒋尚城.
第七讲OLR在中长期预报中的应用[J]
.气象,1994,20(5):50-54.
被引量:1
6
徐大红,段荣,吴明辉.
铜仁地区2004-06-23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贵州气象,2005,29(1):10-12.
被引量:2
7
谢安,叶谦.
OLR低频振荡与西太平洋台风的发生[J]
.应用气象学报,1994,5(2):143-150.
被引量:12
8
于玉斌,姚秀萍.
2003年夏季OLR特征及与中国异常天气的关系[J]
.气象,2005,31(7):10-15.
被引量:18
9
解明恩,程建刚,范菠,高锡帅.
2003年云南夏季罕见高温干旱的诊断研究[J]
.气象,2005,31(7):32-37.
被引量:36
10
杨喜峰,蒋尚城.
青藏高原OLR场的季节变化特征[J]
.应用气象学报,1995,6(4):414-421.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7
1
于玉斌,姚秀萍.
2003年夏季OLR特征及与中国异常天气的关系[J]
.气象,2005,31(7):10-15.
被引量:18
2
康志明,鲍媛媛,陈晓红.
2005年6月我国南方雨带异常偏南的分析[J]
.气象,2006,32(4):91-96.
被引量:10
3
杨群,晏理华,周长志,牛广山.
2009年铜仁地区高温干旱特征及成因诊断分析[J]
.高原气象,2011,30(4):1018-1026.
被引量:19
4
杨群,蔡海朝,高红梅.
铜仁近40年暴雨气候特征及气候背景差异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67-20871.
被引量:8
5
段丽,蒋尚城.
盛夏OLR月距平对TC登陆和影响华南的预报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2001,17(3):258-264.
被引量:8
6
牛广山,王大勇.
2014年夏季豫西北高温干旱成因分析[J]
.干旱气象,2015,33(5):808-814.
被引量:1
7
罗秋红,李天然,何夏江.
OLR与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关系[J]
.应用气象学报,2004,15(1):81-8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8
1
商兆奎,邵侃.
武陵山区自然灾害研究[J]
.民族论坛,2020(2):59-66.
被引量:3
2
樊高峰,朱蓉,张小伟,马浩.
影响杭州城市高温因子的数值模拟研究[J]
.高原气象,2015,34(1):137-144.
被引量:3
3
王瑾,江吉喜.
基于OLR的热带气旋移向预报方法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2005,21(3):277-285.
4
于玉斌,姚秀萍.
2003年夏季OLR特征及与中国异常天气的关系[J]
.气象,2005,31(7):10-15.
被引量:18
5
康志明,鲍媛媛,陈晓红.
2005年6月我国南方雨带异常偏南的分析[J]
.气象,2006,32(4):91-96.
被引量:10
6
金荣花,蒙嘉川,裴海瑛.
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副高三维结构对比分析[J]
.气象,2007,33(4):40-46.
被引量:8
7
高建国,姚清林,强祖基,黄树桃,杜乐天,王涌泉,郭增建,吴永祥,刘丽平,贾燕.
印尼苏门答腊三次大地震与中国珠江洪水关系的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4):1393-1398.
被引量:2
8
王秋良,张立凤.
2006年夏季重庆高温伏旱环流特征分析[J]
.干旱气象,2008,26(1):1-7.
被引量:20
9
张弘,侯建忠.
青藏高原东北侧干旱半干旱地区持续强降水的一种形成机制[J]
.陕西气象,2008(3):1-5.
被引量:4
10
臧增亮,何亿强,赵思雄.
地表动量通量对一次华南前汛期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J]
.高原气象,2008,27(4):778-786.
被引量:3
1
李孟植.
0220号热带风暴(米克拉)特征分析[J]
.海洋预报,2003,20(3):7-11.
被引量:1
气象
199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