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造林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建议——实施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的启示
被引量:2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Afforest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Some Suggestions
同被引文献23
-
1张战勇,王迪海,李树琴.GIS在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科技,2004,28(3):71-73. 被引量:8
-
2康艳.甘肃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及对策[J].甘肃科技,2004,20(10):26-27. 被引量:3
-
3高建中.林业生态工程与项目管理[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48-50. 被引量:6
-
4康艳,尹承陇.初探甘肃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J].甘肃林业科技,2005,30(3):76-78. 被引量:2
-
5吴月仙,张俭卫,崔友君.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6,19(1):80-82. 被引量:10
-
6常显波,刘举,苏宏,常庆瑞.农业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76-177. 被引量:3
-
7张慧霞,娄全胜,夏斌.基于GIS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关键技术[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25(5):128-131. 被引量:12
-
8赵颖慧,曲笑岩,李凤日.基于GIS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2):104-108. 被引量:8
-
9段绍光,韩艳英.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及应用[J].河南林业科技,2006,26(1):1-3. 被引量:4
-
10王治国 张云龙.林业生态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二级引证文献22
-
1郑国庆,曲红焱.新陈代谢GM(1,1)模型在林业产值预测中的应用[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2,24(2):27-29. 被引量:3
-
2朱明敏.我国林业财政投资的研究综述[J].时代经贸(下旬),2013(6):102-102.
-
3才琪,陈绍志,赵荣.中央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J].林业科学,2015,51(9):126-133. 被引量:35
-
4秦国伟,卫夏青,田明华.新常态下安徽林业产业结构非均衡性分析[J].林业经济,2015,37(12):64-67. 被引量:6
-
5秦国伟,卫夏青,田明华.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3):153-161.
-
6李启万.关于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0(3):131-131. 被引量:2
-
7刘曲星,陆娟.浅论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J].林业经济,2016,38(6):86-88. 被引量:4
-
8邵辉,钱大勇.林业生态工程安全管理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6(15):230-230. 被引量:1
-
9莫泓铭,夏龄.甘孜州林业资源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6,40(6):85-89. 被引量:5
-
10祝凌云,冯彦,刘婷婷,张大红.中国林业资源、投资与建设的空间分布与发展策略选择[J].生态科学,2017,36(3):149-154.
-
1林高兴.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的启示[J].中国林业,2003(01A):31-32. 被引量:1
-
2熊德福,雷雨燕.关于慈利县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建设的思考[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6):62-66. 被引量:1
-
3孙淑娟,张晓光.浅谈Excel数据库在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林业科技,2000(S2):11-12.
-
4黄雪菊.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十年发展综述[J].绿色中国(理论版),2005(01M):57-60. 被引量:2
-
5申福春.国家林业局在岳阳市举办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高级管理培训班[J].湖南林业,2007(7):37-37.
-
6白永福,鲁绍伟,孙淑娟,王琳.农民社会网络在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84-7285.
-
7张昕祎,陈文婷,王玉民,陶世良,王学军.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中妇女参与问题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1(6):28-31.
-
8陈珂,陈文婷,王玉民,陶世良,王学军.农户参与中德合作造林项目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例[J].农业经济,2011(5):32-35. 被引量:6
-
9林高兴,桑和会,洪安东.参与式方法在现代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实践——以“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为例[J].林业与社会,2003,11(1):25-27. 被引量:2
-
10大西.微妙的转身[J].新远见,2007,0(11):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