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教育的境界:主客体的充分融合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学校教育主客体分离现象是传统教育制度的产物。信息社会中 ,教育主体要使自己的教育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就必须深切地认识到教育主体与客体是共生共存共命运 ,要更新教育理念 ,在相互倾听、知识共享中实现心灵互通 ,共同探究未知领域 ,师生在相互融合的教育境界中 ,共同体验教育的美好。
作者
王桂龙
机构地区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宣传部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3,共3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信息时代
学生观
师生关系
相互融合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34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42
参考文献
8
1
张增田,靳玉乐.
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2):24-28.
被引量:71
2
段作章.
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转变[J]
.教育研究,2004,25(6):67-71.
被引量:82
3
母国光.
我对大学教育的理解[J]
.高等教育研究,2000,21(4):7-12.
被引量:91
4
班华.
“学会关心”——一种重在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J]
.教育研究,2003,24(12):37-43.
被引量:46
5
张楚廷.
新世纪:教育与人[J]
.高等教育研究,2001,22(1):23-28.
被引量:70
6
张楚.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教育学意义[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3):20-24.
被引量:19
7
吴康宁.
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
.教育研究,2003,24(4):43-47.
被引量:225
8
吴启迪.
创新现代大学办学理念[J]
.中国高等教育,1999(15):29-31.
被引量:47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王义高.
评当前西方的德育导向与德育理论[J]
.比较教育研究,1994(5):1-5.
被引量:12
2
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上海:三联书店,1988.25.
3
雅斯贝尔斯 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33.
4
彼得斯 邬冬星译.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70.
5
彼得罗夫斯.年龄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内部印刷),1980.299.
6
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J].教育研究,1990,(7).
7
杨德仁 黄向阳.“学会关心”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1..
8
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
马丁·布伯.人与人[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
10
雅可布松.情感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1 70.
共引文献
634
1
李嫣然,柳士彬.
反向社会化视角下教师工作场所学习策略[J]
.教育学术月刊,2021(4):29-35.
被引量:3
2
李莉,朱志勇.
亲和的权威:大学本科生课堂中师生互动的个案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21(4):11-20.
被引量:11
3
张秀梅.
高等院校关心教育体系的构建[J]
.现代企业教育,2006(24):115-116.
4
张露,周建惠.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思考[J]
.内江科技,2006,27(8).
被引量:2
5
丁先琼,柳景,鲁平俊.
云南省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对策研究[J]
.学术探索,2003(S1):249-250.
被引量:3
6
李京颐.
旅游高等教育中投机行为的经济分析[J]
.旅游学刊,2003,18(S1):135-139.
被引量:2
7
张朔.
高校领导干部如何确立和贯彻“以人为本”[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S1):1-4.
被引量:2
8
惠泱河,林光彬.
创新教育——21世纪大学教育的主流理念[J]
.高等理科教育,2001(4):1-4.
被引量:16
9
牛发舜,倪志光,吴锡成,曹青.
军队院校网络教学评估三化原则[J]
.中国管理科学,2000,8(S1):828-831.
10
石教兴,石义杰.
论教育"灰系统"中的素质教育[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2(6):123-127.
同被引文献
56
1
谷晓松.
多媒体技术在地质学教学中的应用及CAI课件设计初探[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1):145-146.
被引量:2
2
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
.教育研究,1997,18(9):3-8.
被引量:2849
3
杨振宁.
谈大学教学和人才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04(12):4-6.
被引量:23
4
杨志坚.
论高等教育对信息素养的培养[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85-86.
被引量:28
5
李小平.
我国大学教与学活动的片面现象反思[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4):67-71.
被引量:39
6
曾琦,杜蕾.
参与式学习的本土适应性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8):43-45.
被引量:27
7
胡迎宾,黄少颖.
高校网络辅助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思考——基于首都师范大学网络辅助教学的案例调查[J]
.中国电化教育,2006(9):29-32.
被引量:37
8
冯建军.
论生命化教育的要义[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5):25-28.
被引量:93
9
左彩虹.
符号狂欢的阴影——媒介蔓延对教育的挑战[J]
.大学教育科学,2006(5):65-68.
被引量:4
10
贺旭辉.
利奥塔“后现代”思想阐释[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36-4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6
1
丘林.
高校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4):92-96.
被引量:9
2
唐松林,曾琦.
消弭与重建:拟像时代的教学形态[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2):48-51.
被引量:13
3
孟庆洁,段玉山.
信息技术对我国高等地理教育的影响分析[J]
.地理教学,2011(7):4-6.
被引量:2
4
常友渠,任照富.
和谐课堂教学研究[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6(4):31-33.
被引量:1
5
陈治,张瀚文.
高校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研究——基于学生的角度[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16(3):7-11.
被引量:14
6
李爱华.
授意、仿像与自悟:普通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方法浅论[J]
.大学教育科学,2014(4):43-4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42
1
李坤,沈忠民.
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科技资讯,2010,8(18):185-186.
被引量:3
2
薛福荣.
关于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以社会工作导论课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0):186-188.
被引量:2
3
刘延金.
高校课堂教学负偏差的类型分析与对策[J]
.教育探索,2011(8):50-51.
被引量:1
4
曹受金,何学飞,田英翠,何晓蓉.
教育病理学视角下的高校课堂教学研究[J]
.现代农业,2011(10):103-104.
5
董同彬.
文化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J]
.成人教育,2011,31(12):102-103.
被引量:2
6
董同彬.
文化育人: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自觉与理想路径[J]
.教育探索,2011(12):136-137.
被引量:13
7
高丹丹.
未来课堂的教学结构探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2):54-60.
被引量:13
8
苏晓芳.
仿像教学:网络时代的教师行为延伸[J]
.大学教育科学,2012(4):62-65.
被引量:2
9
梁明辉,张黎.
农业院校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效果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97-15998.
被引量:1
10
唐松林,丁璐.
论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知识分子身份的式微[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1):52-56.
被引量:59
1
陈林静.
教育的境界在教育之外[J]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10(2):26-28.
2
唐志伟.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6):139-140.
3
吴军凤.
诗意语文,追寻生命化教育的境界[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3,0(14):26-26.
4
郭声健,谭兆红.
美育是幼儿教育的理想境界[J]
.学前教育研究,2010(4):54-56.
被引量:14
5
蒋冬英.
主动·活动·生动:小学音乐教育的境界——谈奥尔夫教学法的创新运用[J]
.新教育(海南),2016,0(18):19-19.
6
徐斌.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微[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9(5):158-159.
7
薛玮.
浅析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挑战[J]
.经济研究导刊,2015(7):183-184.
被引量:2
8
王强.
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方法的新途径[J]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20(1):20-22.
9
金晶.
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
.中华少年,2016(20):147-148.
10
胡长茂,张益民.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初探[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3):87-88.
江苏高教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