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数的本质看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数学教育热点问题系列访谈录
被引量:15
出处
《小学青年教师》
2005年第1期4-5,共2页
young teacher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75
-
1汤服成,郭海燕.“数感”与“数感”的习得——学习《课程标准》的一点体会[J].百色学院学报,2003,17(3):1-4. 被引量:10
-
2倪玉菁.五、六年级小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4):26-30. 被引量:18
-
3黄耀枢.论数学发展史中三次危机的实质和意义[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2,4(6):6-14. 被引量:7
-
4俞正强.数学复习课中的“新”与“乐”[J].黑龙江教育,2006,0(11):34-35. 被引量:1
-
5史宁中,孔凡哲.方程思想及其课程教学设计——数学教育热点问题系列访谈录之一[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9):27-31. 被引量:45
-
6曾拓,杨小洋,申继亮.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问题认知的调查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4):74-78. 被引量:3
-
7滕发祥.数感及其教育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12):47-50. 被引量:19
-
8辛涛.小学数学教师职业知识的结构与内在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2):52-55. 被引量:10
-
9徐速.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中视觉空间表征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3):78-82. 被引量:18
-
10曹培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6):40-45. 被引量:48
引证文献15
-
1李燕,刘琳娜.理解“数”概念本质 上好复习课——“数的认识总复习”一课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1(6):40-42.
-
2张丹,孙京红.整体建构分数意义的教学行动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2):22-25. 被引量:8
-
3张文宇,张守波.海峡两岸小学数学教材分数内容例题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3):68-72. 被引量:15
-
4孔凡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5(3):53-56. 被引量:12
-
5史宁中,吕世虎.对数感及其教学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2):9-11. 被引量:76
-
6徐文彬.“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三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3(8):5-9. 被引量:1
-
7孙京红,张丹,李红云.分数意义教学的整体设计——“整体把握”理念下的系列活动设计[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4(5):11-14. 被引量:5
-
8王虹,刘晓婷.感悟丰富内涵,拓展意义理解——“分数初步认识(拓展)”的尝试与思考[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4,0(12):9-13.
-
9彭艳贵,刘宝瑞.5~6岁儿童对数的理解能力的发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17(2):22-25. 被引量:1
-
10章勤琼,徐文彬.论小学数学中分数的多层级理解及其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3):43-49. 被引量:34
二级引证文献148
-
1朱立宇,王智秋,曾小平.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的比较分析——以“人教版”与“苏教版”小数内容为例[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2(1):18-22. 被引量:2
-
2孙桂丽,韩巧玲,李冬梅,李冉.深挖分数单位 沟通分数含义[J].小学数学教育,2020(17):18-20. 被引量:1
-
3梁玮,于文字,郑欣,胡典顺.运算素养与数学书写对小学数学成绩影响的模型化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3,32(6):81-87. 被引量:2
-
4徐玉嫚,陆世奇,徐文彬.数线估计及其教学意蕴[J].数学教育学报,2023,32(5):68-75.
-
5李燕清,唐剑岚.京族和汉族小学生估算能力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1):60-64. 被引量:3
-
6任景业,孔凡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几何内容的特点和问题[J].数学教学,2005(6):10-13. 被引量:3
-
7孔凡哲,王郢.提升教师教科书评价意识保障教科书质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10):58-62. 被引量:15
-
8孔凡哲,史亮.几何课程设计方式的比较分析——直观几何、实验几何与综合几何课程设计的国际比较[J].数学通报,2006,45(10):7-11. 被引量:14
-
9徐文彬,喻平.“数感”及其形成与发展[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2):8-11. 被引量:41
-
10孔凡哲,史宁中.教科书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教育发展研究,2007,27(06B):13-17. 被引量:13
-
1徐骏.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10(4):41-43. 被引量:3
-
2张义贵.优化试题问题设计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J].新课程学习,2009,0(10):147-148.
-
3朱桂林.以“问题”为纽带 串联初中数学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上旬刊),2012(10):66-68.
-
4王海山.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研究与思考——“问题串”模式[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2013(4):69-69.
-
5史宁中,濮安山.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的函数及其思想——数学教育热点问题系列访谈录之三[J].课程.教材.教法,2007,27(4):36-40. 被引量:34
-
6陈京山.创设富有探究性的问题系列[J].初中数学教与学,2002(11):3-4.
-
7徐骏.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0(8):12-14. 被引量:11
-
8刘天彬.“相遇问题”系列复习题[J].内蒙古教育,1994(12):24-24.
-
9潘天俊,孟卫东.“形似而神非”的物理问题系列探究[J].高中数理化,2012(3):30-31.
-
10潘天俊,孟卫东.“形似而神非”的物理问题系列探究(2)[J].高中数理化,2012(7):2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