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1,共3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参考文献1
-
1杨东平.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共引文献6
-
1史华楠.我国大学管理理念的演进、变革和拓展[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1(2):3-6. 被引量:2
-
2王伟宜.争论与反思——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J].辽宁教育研究,2005(4):22-24. 被引量:2
-
3苏静.百年来中国教育现代化历程中理性的缺失[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6):10-14.
-
4马立民.癸卯学制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作用[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77-82. 被引量:1
-
5彭干梓.蒋介石的生产教育与职业教育思想述评[J].职教论坛,2008,24(1):61-64. 被引量:1
-
6马超.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范式变革及其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122-125.
同被引文献5
-
1柯政.学校变革困难的新制度主义解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5(1):42-54. 被引量:64
-
2饶旭鹏,刘海霞.非正式制度与制度绩效——基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2):139-144. 被引量:32
-
3杨院.大学生学习评价的逻辑、实现与优化[J].中国高教研究,2015(8):107-110. 被引量:13
-
4肖凤翔,史洪波.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教育意蕴[J].职教论坛,2015,31(27):27-30. 被引量:9
-
5肖凤翔,张荣.马克斯·韦伯职业教育思想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18):42-46. 被引量:2
-
1张军.我国高职院校绩效管理体系探析[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59-61. 被引量:2
-
2汤兰昀.工学结合——高职教育改革的精髓[J].科技信息,2011(34):243-244. 被引量:1
-
3黄尧.推进改革试点 创新办学模式[J].中国农村教育,2011(1):4-4. 被引量:2
-
4肖慧媚.校本培训过程中若干问题调查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3(8):71-72. 被引量:2
-
5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4):6-6.
-
6姜红贵,秦娟娟.中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以江西为例[J].南昌高专学报,2010,25(2):130-132.
-
7向宏志.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3(22):76-78. 被引量:1
-
8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十大突破[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5,0(4):44-46.
-
9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J].新教育(海南),2008(11).
-
10袁昌明.高职创新人才培养之我见[J].北方文学(中),2012(7):20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