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2-168,共17页
Histor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8
-
1李根蟠.二十世纪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J].历史研究,1999(3):126-150. 被引量:58
-
2首刊天津《益世报》1935年5月28日.
-
3史学双周刊,.
-
4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1944,7(2).
-
5《中国古代史分期五十年》下编4章3节.
-
6《中国封建社会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42、44页.
-
7华山.《关于我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一些意见》,《光明日报》1960年2月4日.
-
8陈明光.财政考虑与汉代所谓重农抑商政策[J].东南学术,1999(4):14-19.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67
-
1池翔.社会经济史量化研究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1(2):93-103. 被引量:2
-
2柴毅,王文武.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时空演化:基于CNKI的图谱量化分析[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20(2):49-62.
-
3苏永明.“食货派”的经济史研究方法探讨[J].史学史研究,2007(3):77-83. 被引量:5
-
4徐斌.因袭与突破——评《中国经济史纲要》[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3):168-173.
-
5李根蟠.“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讨论和我的思考[J].中国史研究,2005(S1):9-39. 被引量:10
-
6明成满.浅谈西汉前期的重商政策[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24(3):64-66. 被引量:3
-
7张剑平.试论古史分期问题的探讨及其价值[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4):69-74.
-
8秦开凤.汉武帝时期工商业制度变迁原因的分析[J].红河学院学报,2004,2(5):45-48. 被引量:2
-
9黄静.食货学派及其对魏晋封建说的阐发[J].学术研究,2005(2):108-113. 被引量:7
-
10李春雷.史学期刊与中国史学的现代转型——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例[J].史学理论研究,2005(1):97-109.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278
-
1侯鹏.16世纪江南田赋征收机制的转变与地域社会关系的变动[J].中国经济史研究,2021(2):101-120. 被引量:2
-
2赵思渊.土地市场与赋役制度的协同演化:清初江南均田均役再讨论[J].中国经济史研究,2021(2):82-90. 被引量:8
-
3申斌.赋役全书与明清法定财政集中管理体制的形成——兼论明清国家财政治理焦点之转移[J].中国经济史研究,2021(1):54-72. 被引量:16
-
4倪玉平.“大分流”视野下清朝财政治理能力再思考[J].中国经济史研究,2021(1):32-39. 被引量:12
-
5罗红云,马长发.传统中国社会土地从“均分”到集中的周期演变规律及现实价值[J].社会科学家,2020(7):79-85. 被引量:3
-
6廖寅,杜洋洋.走向细化:宋代的乡村组织与乡村治理[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6(3):13-24. 被引量:9
-
7凌焰,汪晓.从江西萍乡新康乡新安里六保一图文书看清代图甲组织的运行实态[J].中国农村研究,2019(1):15-26. 被引量:2
-
8刘永华,郑榕.清初中国东南地区的粮户归宗改革——来自闽南的例证[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4):81-87. 被引量:27
-
9陈乃华.盐铁专卖与西汉中后期社会危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2):74-76. 被引量:4
-
10陈明光.“调均贫富”与“斟酌贫富”──从孔子的“患不均”到唐代的“均平”思想[J].历史研究,1999(2):41-51.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18
-
1马晓亭.唐代税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7):53-54. 被引量:3
-
2佟德庆,张秋雷.国家超强干预与中国社会的循环渐进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5(3):92-94.
-
3张利荣,阮兴.近代学科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兴起[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3):54-59. 被引量:1
-
4黄东海.国家财政取向下“重农抑商”传统的法制真相[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14(1):63-72. 被引量:5
-
5杜树章.中国皇权专制社会赋税制度变迁的特点[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4):37-40.
-
6徐枫.清前期赋役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6(1):24-33. 被引量:2
-
7李美娇,何凡能,刘浩龙.北宋中期路域耕地面积的再估算[J].地理研究,2016,35(12):2322-2332. 被引量:5
-
8凌焰,阳水根.清代萍乡图甲制的运行——安长一图的个案分析[J].史林,2021(6):68-78. 被引量:3
-
9黄纯艳,陈娅娜.宋代赋役衍变的制度逻辑[J].思想战线,2022,48(5):77-89. 被引量:1
-
10陈明光.新资料与新思维:近20年来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研究的重大进展与启示[J].史学月刊,2022(11):123-13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2
-
1邹锦良,杨晓鹏.宋史研究再出发——“两宋历史与王安石”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九届年会综述[J].宋史研究论丛,2023(1):407-420.
-
2冷宇,李阳,盛楠.唐代农诗风格流变考[J].汉字文化,2022(S01):123-125.
-
3张中秋,陈煜.2008年法律史学科新进展[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12(2):152-160.
-
4钱彦惠.简论西汉前期重农抑商思想的提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10-113.
-
5范健,李欢,丁凤玲.试论传统“官商”体制镜鉴下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22(6):34-43. 被引量:4
-
6景博斯,张洪江.我国封建赋税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影响[J].兰台世界,2016(15):143-145. 被引量:1
-
7张明富.清前期的商业政策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J].古代文明,2016,10(4):69-84. 被引量:8
-
8赵凌飞,何爱国.2016年中国经济史学研究综述[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7(3):94-107. 被引量:1
-
9岳强.中国传统产业政策思想的发展图景——兼谈重农抑商思想的成因与流变[J].经济问题,2018(8):6-11.
-
10敖涛,付志宇.民国时期财政类出版物与财政理论体系构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9,0(4):24-29.
-
1李建民.俄罗斯税收体制:形成、问题及改革方向[J].东欧中亚研究,1994(5):14-19.
-
2张蕾.浅析我国古代的轻徭薄赋思想[J].商情,2014(4):32-32.
-
3黄闽.“适度从紧”:紧在何处[J].决策,1995,0(3):26-26.
-
4何新论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11(2).
-
5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J].西部财会,2015,0(5):4-4.
-
6南炳文.一条鞭法始于何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74-74. 被引量:1
-
7刘景溪.依法治税与市场经济[J].税务研究,1993(7):39-41.
-
8王玉玲.集团消费初探[J].经济研究资料,1992(9):32-38.
-
9马殿超,王秀芝.论先秦诸子的赋税思想[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12-14.
-
10李晓亚.控制社会集团消费的思考[J].财政研究,1992,8(3):3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