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风中之烛──《老人与海》与《山之音》之老年形象比较
被引量:
6
On the Image of Old Man in Ernest Hemingway and Yasunari Kawabata's 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海明威与川端康成 ,虽创作风格及个性迥异 ,但《老人与海》和《山之音》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认为两部作品在主题、人物活动空间的构造以及形象主体的精神建构等方面十分接近 ,尤其是选取风烛残年的老人与自然抗衡这一题材 ,表现个人力量在现实生活和人类社会中的无能为力 ,使作品罩上了苍凉 ,悲壮的氛围 ,渗透出浓重的悲剧意识。不过 。
作者
姜玲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2-97,共6页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老人与海》
苍凉
海明威
川端康成
悲剧意识
作品
人物
存在
精神建构
个人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1
1
周保国.
海明威式主人公的天路历程[J]
.外国文学研究,1997,19(2):110-112.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
1
范振英.
桑地亚哥与海明威的“硬汉”精神[J]
.小说评论,2012(S2):90-92.
2
孙冬梅.
Hemingway's Transcendence in both Life and Writing[J]
.海外英语,2011(10X):285-286.
3
姜光辉,贺继宗,李越.
On Hemingway’s Iceberg Style[J]
.昌吉学院学报,2002(4):12-1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8
1
黄利玲.
海明威成功的基石:《在我们的时代里》[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3):50-56.
被引量:10
2
张建华.
川端康成创作中的日本文化因子[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5):125-128.
被引量:8
3
朱法荣.
《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命运新析[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6):36-39.
被引量:14
4
彭欢,彭学.
《老人与海》主人公桑提亚哥形象分析[J]
.作家,2010(24):51-52.
被引量:2
5
邱世凤.
不是主角的主角——论《老人与海》中狄马吉奥的作用[J]
.电影文学,2007(10):40-41.
被引量:3
6
王守义.
海明威的小说语言风格及其艺术张力[J]
.外国语,1987,10(2):43-47.
被引量:13
7
孙履芳.
显形与隐形──海明威艺术风格侧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35(3):63-68.
被引量:6
8
张建华.
论《山音》的象征隐喻[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14(3):54-58.
被引量:2
9
姜山秀.
川端康成的男性形象在叙述中的作用与文化意蕴[J]
.日本研究,2002(2):57-61.
被引量:7
10
刘蜀贝.
东西方男子汉的文化意蕴——《好汉》和《老人与海》的文本比较[J]
.小说评论,2003(3):89-9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朱开辉.
“硬汉”桑提亚哥形象的内蕴解读[J]
.德宏教育学院学报,2005(1):55-57.
被引量:2
2
邓桂英.
孤独·死亡·性爱——试论《山音》中的死亡主题[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55-57.
3
许绮.
《琥珀》和《上海王》女主人公形象之研究[J]
.电影文学,2010(16):94-96.
被引量:1
4
贾国栋.
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的文体风格研究与教学[J]
.当代外语研究,2012(7):67-71.
被引量:11
5
刘畅.
精神分析川端康成中间小说《山音》中的尾形信吾形象[J]
.北方文学(下),2013(2):85-86.
被引量:1
6
张媛.
我国海明威研究第二次高潮趋势[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2):54-6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周建华.
从《上海王》看虹影作品的女性主义[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2X):168-168.
2
杜爱玲.
文学作品的语料库研究范式综述[J]
.怀化学院学报,2013,32(3):92-94.
被引量:4
3
刘燕飞.
对电影《老人与海》桑提亚哥人物形象分析[J]
.电影文学,2014(1):134-135.
被引量:2
4
杨梅.
《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斗争与和谐[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8):85-86.
5
王堃.
《老人与海》中欲望表征缺失的拉康式解读[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32(4):28-30.
6
陈亚助.
英汉语言风格差异——以《老人与海》和《边城》为例[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9(1):94-97.
7
王堃.
《山之音》与《老人与海》之老年形象对比分析[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33(2):33-35.
8
杨艳.
语料库检索分析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以欧·亨利的《二十年后》为例[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1):185-187.
9
陆晓强.
三明苏区对中央红军长征的历史贡献[J]
.大东方,2016,0(7):70-70.
10
曾哲扬.
微信朋友圈的拉康式解读[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1):115-116.
被引量:2
1
朱峰,唐旋.
浅议曹操人物维度塑造的辩证法分析[J]
.青年文学家,2016,0(11Z):103-103.
2
刘健.
论《围城》的现代性策略[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2):19-22.
3
吴倩.
“雷锋”就在你身边[J]
.走向世界,2012(7):24-27.
4
杨冬梅.
论《水浒传》形象主体的人格精神[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7-69.
5
西遇尘.
有些人情是用来欠的[J]
.散文选刊(上旬刊),2010,0(12):61-61.
6
邓鹏.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圣地亚哥与福贵形象比较[J]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34-39.
7
汪玉柱.
文学主体的多角度审视及意义[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9):136-137.
8
毕淑敏.
孝心无价[J]
.半月选读,2010,0(1):32-33.
9
姚玲.
青春的沼泽地[J]
.上海档案,2015(8):44-45.
10
詹艾斌.
《野草》的形象主体及其文学思想特征论[J]
.晋阳学刊,2004(6):90-92.
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