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西医结合看“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一论“证”概念的误区 被引量: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证”概念的争论 ,源于对“辨证论治”的认识不清。此种认识不清 ,主要是由于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 ,出现的“特色”论 ,给人一种满足感 ,影响了深入的理论探讨。辨证沦治不是理论。在辨和论两方面 ,中西医并无不同 ,都是运用理论、处理所得信息。中西医诊断 ,都有辨病。中医关于病的概念 ,在外感方面只有类概念。这种概念不足据以施治。中医制法立方的依据是“证” ,辨不出证 ,就无法施治。西医临床思维 ,也离不开类概念。但西医的理想诊断 ,首先是病因确切。施治得当 ,是消灭病因。病因不明 ,治疗就是盲目的。中医辨出之“证” ,不必或没有病因要素。中医施治 ,主要不针对病因 ,而是针对病证。辨证沦治是运用中医理论 ,靠四诊所得信息做出诊断并定出治则、方药的思维过程。其核心步骤或最终目的是辨出“证” ,“证”是中医具体施治之对象。
机构地区 河北中医学院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孙世荃.辨证论治和机体反应性问题[J].中医杂志,1962,(1):2-2.
  • 2蔡景高.辨证和辨病的结合.中医杂志,1962,(9):31-33.
  • 3朱良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关系的探讨.中医杂志,1962,(4):16-16.
  • 4郁存仁 刘雨亭 高益民 等.关于“辨证论治和机体反应性问题”一文的意见.中医杂志,1962,(4):14-15.
  • 5秦伯未.中医辨证论治概说[J].江苏中医,1957,(2):2-2.
  • 6任应秋.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江苏中医,1957,(4):19-19.
  • 7危北海.有关证的实质的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1998,13(4):6-8. 被引量:9

共引文献26

同被引文献107

引证文献11

二级引证文献7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