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基础风险和收益的均衡
出处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4年第12期37-39,共3页
Heilongjiang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参考文献6
-
1陈四清.试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国际金融研究,2003(7):25-32. 被引量:64
-
2肖晓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薄弱环节[J].武汉金融,2003(2):12-13. 被引量:1
-
3张晨,赵惠芳.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2(12):36-37. 被引量:5
-
4刘晓勇,杨立新.全面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水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释义[J].中国金融,2002(10):19-21. 被引量:2
-
5刘芍佳,从树海.创值论及其对企业绩效的评估[J].经济研究,2002,37(7):3-13. 被引量:75
-
6罗雪飞,王春玲.浅议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J].海南金融,2002(4):58-6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6
-
1陈晓 李静.《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在提升上市公司业绩中的作用探析》,讨论稿[M].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2..
-
2刘芍佳,李骥.超产权论与企业绩效[J].经济研究,1998(8):3-12. 被引量:306
-
3刘小玄,刘芍佳.双重目标的企业行为模型——兼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J].经济研究,1998,33(11):33-41. 被引量:49
-
4张维迎,马捷.恶性竞争的产权基础[J].经济研究,1999,34(6):11-20. 被引量:280
-
5王开国.中国证券市场超常规创新的理性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1(1):79-90. 被引量:38
-
6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1(2):301-338. 被引量:220
共引文献142
-
1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资本监管研究课题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改革研究——兼评资本新规实施挑战与应对[J].金融监管研究,2023(11):1-23. 被引量:9
-
2穆沐,欧俊.从“损毁价值”谈企业财务危机成因及判断[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12):78-78.
-
3卜文辉.浅析我国商行内部控制的改革取向与有效银行监管[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8.
-
4陈兵.商业银行风险绩效考核体系中成本分摊问题探讨[J].金融会计,2004(7):12-14. 被引量:2
-
5张牧书.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J].消费导刊,2008(10):113-114.
-
6李亚静,朱宏泉,张明善.会计信息、剩余收益与市场价值的相关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98-102. 被引量:8
-
7曹昱.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及其与银行监管的协调[J].经济与管理,2004,18(8):65-68. 被引量:2
-
8蒲自立,刘芍佳.公司控制中的董事会领导结构和公司绩效[J].管理世界,2004,20(9):117-122. 被引量:95
-
9蒲自立,刘芍佳.论公司控制权及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J].财经研究,2004,30(10):5-14. 被引量:16
-
10蒲自立,赵昌文,杨安华.公司控制中的管理层领导选择和公司绩效[J].经济体制改革,2004(5):80-84. 被引量:3
-
1李柯勇,张旭东.冯明昌骗贷七十四亿元内幕[J].金融信息参考,2004(8):22-23.
-
2王泽森.谁来保卫人民的储蓄?——银行管理者和监管者的双重挑战[J].21世纪商业评论,2005(4):20-21.
-
3顾宝凤.中国民营经济大步迈向新世纪[J].福建税务,1998(3):13-15.
-
4曹文,姚远,刘星.南海华光骗贷“黑洞”的警示[J].银行家,2004(9):54-57.
-
5郑中淮.防范关联企业贷款风险迫在眉睫[J].审计与理财,2007(4):11-12.
-
6莫迟,苏征兵,刘胜军,欧阳媚峰.74亿元骗贷案真相[J].经理人内参,2004(14):21-22.
-
7水皮.组建民营银行是改革诚意试金石[J].乡镇企业导报,2013(9):50-50.
-
8倪德锋.债券:民企融资新贵[J].纺织科学研究,2014,25(11):87-89. 被引量:1
-
9朱健.互保危机仍在蔓延[J].浙商,2012(15):70-72.
-
10启明.鹏华深证民营基金:打造民企ETF双子星[J].股市动态分析,2011(30):65-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