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唐代美学思想中“悟”观念的形成与体现 被引量:2

Form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Wu" in Tang Dynasty's Aesthetic Though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悟即生命对本真世界的直观体验。悟之观念有一形成过程。中道观念的不断推理和重新阐释显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佛性说的探讨更加直接地刺激了悟之品格的转换。在此总原则下 ,各宗对菩提和涅又有着不同的理解 ,悟的主体、对象及过程也就不同。其中 ,禅宗有关悟的学说最具有原创性 ,异常精彩 ,我们可以从对禅宗之悟的观念的体验中 ,开掘出其丰富的美学智慧。悟之观念的应用在艺术美学的领域内迅速普及 ,与同类范畴相比 ,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进一步与道家思想结合 ,终于成为唐代美学范畴建构性活动的体现者之一。
作者 王耘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90,共7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1

  • 1法琳.《致慧净法师书》[A].(清)董浩等编.《全唐文》:第903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3.11.第9420页.
  • 2法琳.《上秦王破邪论启》[A].(清)董浩等编.《全唐文》:第903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3.11.第9420页.
  • 3法琳.《般若灯论序》[A].(清)董浩等编.《全唐文》:第903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3.11.第9423页.
  • 4王维.《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A].(清)董浩等编.《全唐文》:第327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3.11.第3312页.
  • 5慧能.《坛经》[A]..《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8卷[C].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3.第337页.
  • 6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A]..《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8卷[C].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3.第402页.
  • 7神会.《菏泽神会禅师语录》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6第2卷,第4册,第87—88页.
  • 8.《景德传灯录》[A]..《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1卷[C].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3.第440页.
  • 9梁肃.《止观统例议》[A].(清)董浩等编.《全唐文》:第517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3.11.第5257页.
  • 10梁肃.《三如来画像赞》[A].(清)董浩等编.《全唐文》:第519卷[C].北京:中华书局,1983.11.第5278页.

共引文献7

同被引文献44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