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胡适的白话文理论与语言问题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语言论的角度考察了胡适的白话文理论 ,并将之放在“五四”历史语境中进行分析。胡适的语言观一直徘徊于语言工具论与现代语言论之间。一方面 ,他将语言视为“形式”和“文体” ,试图从人类文化的变迁历史出发来重新定位白话 ,这体现了其超越语言工具论的新的语言理性。另一方面 ,他仅从工具的意义上来理解语言 ,对于语言文体的意义把握还不够到位。而周作人、傅斯年等人以更为现代的语言观念对其进行补充深化 ,同时 ,胡适的语言观在实际运作中 ,也已自觉不自觉地靠近语言即思想的现代语言论。因此 ,“五四”白话文运动不仅是语言工具的变革 ,而且更是深刻的思想变革以及文化形态的变革。
作者 曹而云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4]胡适.尝试集自序[A].胡适文存:1卷[C].亚东图书馆,1925.
  • 2周作人.思想革命[J].每周评论,1919,(11).
  • 3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J].新青年,1918,(1).
  • 4胡适.答任叔永[J].新青年,1918,(8).
  • 5胡适.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A]..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C].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18.
  • 6特雷西.诠释学·宗教·希望[M].冯川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79.
  • 7鲁迅.集外集·渡河与引路[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 8[15]傅斯年.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A].傅斯年全集:4册[C].台湾联经出版社事业公司,1980:1182.
  • 9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A].傅斯年全集:2册[C].台湾联经出版社事业公司,1980:163.

共引文献147

同被引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