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研究动态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两个相同或不同尺度热带气旋性涡旋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认为数值模拟和大气动力学理论分析的研究是进一步认识双热带气旋性涡旋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 ,提高预报双热带气旋性涡旋相互作用引发热带气旋异常路径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继续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
沈武
机构地区
温州市专业气象台
出处
《浙江气象》
2000年第3期1-3,7,共4页
Journal of Zhejiang Meteorology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涡旋
大气动力学
拟和
物理机制
预报
异常
相互作用
发热
研究动态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57.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9
1
田永祥,寿绍文.
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的研究[J]
.气象学报,1998,56(5):584-593.
被引量:15
2
罗哲贤.
东移偶极子与台风涡旋的相互作用[J]
.气象学报,1998,56(5):594-601.
被引量:1
3
罗哲贤.
涡旋相互作用和拟序结构的形成[J]
.气象学报,1998,56(4):416-423.
被引量:3
4
罗哲贤.
偶极子移动的三种类型[J]
.气象学报,1998,56(3):362-368.
被引量:4
5
田永祥.
小尺度涡旋的形成及其对热带气旋移动的影响[J]
.应用气象学报,1995,6(A01):108-115.
被引量:5
6
王玉清,朱永禔.
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的机制分析及数值研究 Ⅱ:数值模拟[J]
.大气科学,1992,16(6):659-668.
被引量:30
7
王玉清,朱永禔.
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的机制分析及数值研究(一)——物理机制的分析[J]
.大气科学,1992,16(5):573-582.
被引量:20
8
王作述,傅秀琴.双台风相互作用及对它们移动的影响[J]大气科学,1983(03).
9
魏鼎文,张捷迁.双台风相互作用的流体动力学模拟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2(01).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徐祥德,何金海,赵天良,朱乾根.
强迫二维Rossby波传播特征的数值试验[J]
.气象学报,1993,51(1):111-117.
被引量:7
2
王玉清,朱永禔.
正压无辐散模式中双涡的相互作用[J]
.热带气象,1989,5(2):105-115.
被引量:23
3
田永祥.
非对称环流的细致结构与台风路径的摆动[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4,17(4):399-404.
被引量:6
4
罗哲贤.
能量频散对台风结构和移动的作用[J]
.气象学报,1994,52(2):149-156.
被引量:34
5
李崇银,黄荣辉,杨大升,倪允琪.
近几年中国大气动力学的主要进展[J]
.气象学报,1995,53(3):260-270.
被引量:9
6
田永祥.
斜压涡旋中的通风气流与热带气旋移动的关系[J]
.气象学报,1996,54(1):83-94.
被引量:26
7
魏鼎文,中国科学.B,1982年,1期,86页
8
陈联寿,西太平洋台风概论,1979年
9
王志烈,台风预报手册,1987年
10
Chang S W,Mon Wea Rev,1983年,111卷,1806页
共引文献
50
1
陈子通,闫敬华,丁伟钰,万齐林.
尤特台风登陆过程中眼区结构变化的分析研究[J]
.大气科学,2004,28(3):471-478.
被引量:11
2
徐颖.
合并会计报表的相关思考[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79-80.
3
吴德辉,连东英.
双涡互旋的数值模拟试验[J]
.海洋预报,2005,22(2):83-88.
4
雷正翠,马镜娴,代刊.
涡群中双涡相互作用的研究[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3):369-375.
被引量:3
5
雷正翠,任健,马镜娴,周慧.
一次江淮梅雨中的涡旋合并过程分析[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3):358-363.
被引量:13
6
沈武,周嘉陵,马镜娴,陈联寿,罗哲贤.
非轴对称双涡相互作用的研究[J]
.气象学报,2006,64(4):453-463.
被引量:13
7
周嘉陵,马镜娴,陈联寿,罗哲贤.
初始涡的结构与尺度对涡旋自组织影响的研究[J]
.气象学报,2006,64(5):537-551.
被引量:15
8
曾鹏,罗哲贤,滕代高.
不同初始涡廓线对涡旋自组织影响的初步研究[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4):479-486.
9
沈武,周嘉陵,马镜娴,陈联寿,罗哲贤.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of Non-axisymmetric Binary Vortices[J]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07,21(3):290-301.
10
代刊,罗哲贤,滕代高.
小尺度系统对涡旋自组织的影响[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31(2):158-16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7
1
王玉清,朱永禔.
双涡藤原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J]
.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1989(1):13-20.
被引量:9
2
左平昭,问伟力.
台风“莫拉克”暴雨特征[J]
.气象科技,2011,39(3):302-307.
被引量:9
3
官晓军.
台风“达维”迅速加强数值模拟研究[J]
.气象科技,2012,40(2):241-248.
被引量:13
4
王德立,徐国强.
高分辨率模式中积云参数化方案对模拟台风“凡亚比”的影响[J]
.气象科技,2012,40(6):949-959.
被引量:11
5
陈联寿,孟智勇.
我国热带气旋研究十年进展[J]
.大气科学,2001,25(3):420-432.
被引量:478
6
王玉清,朱永禔.
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的机制分析及数值研究(一)——物理机制的分析[J]
.大气科学,1992,16(5):573-582.
被引量:20
7
王玉清,朱永禔.
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的机制分析及数值研究 Ⅱ:数值模拟[J]
.大气科学,1992,16(6):659-668.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1
1
徐洪雄,徐祥德.
双热带气旋合并过程涡旋强度与吸引效应相关特征数值模拟[J]
.气象科技,2014,42(3):434-44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李红丽,王鑫.
台风最大风速预测建模仿真与研究[J]
.计算机仿真,2015,32(6):435-439.
2
李勋,赵声蓉,王勇,吴俞,李玉梅.
西北太平洋迅速加强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和识别预报试验[J]
.气象科技,2016,44(4):585-595.
被引量:1
3
高安宁,李菁,陈见,祁丽燕.
台风“威马逊”近海加强及引发广西异常暴雨分析[J]
.气象科技,2016,44(4):653-658.
被引量:11
4
吴俞,麻素红,李勋,张进,薛谌彬,蔡亲波.
GRAPES_TYM模式对TC路径及环境引导气流预报检验分析[J]
.气象科技,2016,44(6):937-948.
被引量:7
5
刘吉敏,黄泓,吐莉尼沙.
随机森林模型判定热带气旋变性完成时间[J]
.气象科技,2018,46(2):307-315.
被引量:6
1
谢玲娟.
双热带气旋的互旋作用[J]
.广东气象,1989,12(3):9-10.
2
刘伯汉.
双热带气旋互旋关系与移速突变检验[J]
.广东气象,1991,14(2):20-21.
3
张儒林,陈多.
双热带气旋的相互关系及对路径的影响[J]
.广东气象,1992,15(3):5-8.
4
王玉清,朱永禔.
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的机制分析及数值研究 Ⅱ:数值模拟[J]
.大气科学,1992,16(6):659-668.
被引量:30
5
谢玲娟.
西太平洋双热带气旋和南海—西太平洋双热带气旋的互旋作用[J]
.海洋预报,1990,7(3):15-20.
被引量:2
6
谢玲娟.
特殊热带气旋的路径分析——双热带气旋的间接作用及预报[J]
.热带海洋,1993,12(2):89-93.
7
王佩芸.
0308号强热带风暴“天鹅”影响过程分析[J]
.广西气象,2003,24(4):22-23.
8
田永祥,寿绍文.
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的研究[J]
.气象学报,1998,56(5):584-593.
被引量:15
9
蔡蕃,罗哲贤.
涡旋相互作用及其对移动的影响[J]
.沙漠与绿洲气象,1993(1):6-8.
10
王玉清,朱永禔.
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的机制分析及数值研究(一)——物理机制的分析[J]
.大气科学,1992,16(5):573-582.
被引量:20
浙江气象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