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4-26,共3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40
-
1问题意识与学术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4):17-17. 被引量:3
-
2常思敏.科技论文中的不良学术道德行为及编辑控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38(3):346-349. 被引量:12
-
3周舟.学术失范背景下的学术期刊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11):208-212. 被引量:8
-
4章帆,韩福荣.质量生态学研究(2)——质量概念与质量管理理论的演化[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4):29-32. 被引量:21
-
5王昌度,程群,汤雪峰.维护学术规范是编辑的重要职责[J].科技与出版,2005(3):54-56. 被引量:6
-
6顾海良.关于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建设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5):517-519. 被引量:40
-
7楚广兴,李帮义.科技评价过程的质量控制机制及控制策略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3):40-43. 被引量:7
-
8杨玉圣.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2):43-49. 被引量:55
-
9唐松林,王静.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视域中的学术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7(3):27-31. 被引量:5
-
10高磊,奉公.论国家财政新型科技投入体系“三制一体”的互补性[J].科学管理研究,2007,25(2):106-10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
-
1蒲方合.学术论文署名权商品化的经济分析——以职称评审为视角[J].科学.经济.社会,2008,26(2):30-35.
-
2李向荣.学报编辑的职业自律与学术规范的践行[J].中国成人教育,2011(3):27-29. 被引量:4
-
3韩云鹏.论学术期刊的编辑失范及其治理[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31(6):122-124. 被引量:1
-
4李影溪.浅析学术期刊公信力的缺失与重建[J].今传媒,2014,22(12):58-59.
-
5周靖祥.改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深度探析研究与评价之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3):90-107. 被引量:7
-
6李哲,李超,姚站馨,孙欣,袭著革.某研究所近20年国家自然基金资助情况与学科建设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6):935-937. 被引量:1
-
7刘洋.科研项目课题制的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7,0(2):242-242. 被引量:1
-
8杨亚红,余党会.人工智能伴随的学术泡沫及预防策略分析[J].编辑学报,2025,37(1):27-31.
-
1喜悦.思路画语[J].启迪与智慧(上),2016(8).
-
2赵成.论学术失范的制度原因及其解决途径[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7(1):50-53. 被引量:5
-
3昌切.学术良知抑止不了学术腐败[J].东方文化,2001(1):31-35. 被引量:2
-
4杨曾宪.“三多三少”:中国高校科研成果价值评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8(3):46-58. 被引量:13
-
5叶曙明.我们为什么要自我丑化?[J].学习博览,2014(4):49-49.
-
6敏贤良.挪威的伊斯兰教[J].中国穆斯林,2008(2):45-46.
-
7苏丽娜.简论科学评价机制的建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35(2):17-19.
-
8李幼蒸.中国哲学和符号学[J].世界哲学,2003(3):79-84. 被引量:2
-
9崔平.原创讲席的缺失与中国学术创新的不足[J].社会科学战线,2013(1):28-36. 被引量:1
-
10黄其洪,杜丹.阶级意识的文化发生学与“文化唯物主义”--汉语学界E.P.汤普森哲学思想研究[J].现代哲学,2016,0(1):24-31.
;